垃圾分类,互联网+,环境,生活垃 垃圾分类试点十余年,至今还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居民对于垃圾分类仍是知之甚少。而“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要,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分类垃圾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但是垃圾分类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事实上,《方案》中的强制对象主要是指试点城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及一些公共场所管理等单位企业,对于居民采取的更多是引导和鼓励的态度。《方案》中提到,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互联网+”等模式来促进垃圾分类。 居民主动参与少 为什么需要“互联网+”参与垃圾分类?这要从我国垃圾分类的背景说起。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城市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比如北京在1993年制定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对“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行分类收集”。 到了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内垃圾分类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民众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垃圾的类别也已经细化为可回收物、家庭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与国际通行标准基本一致。 但我国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曾现来表示,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垃圾分类中,干垃圾和湿垃圾(滤出水分后的厨余垃圾)混在一起,更没有分离出有害垃圾,增加了后端处理的成本。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分类不是由居民主动完成,而是由可回收垃圾的经济价值刺激拾荒者来完成的。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大众垃圾分类的观念和习惯还没养成,很多人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和能力,造成垃圾分类的被动性。 智能网络解难题 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之甚少,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当前“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种是由居民将“湿垃圾”与“干垃圾”分类收集,贴上自己领取的专属二维码后,分类投放到智能垃圾箱中,获得手机APP中的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于超市购物或者换取日用品。 另一种是居民通过手机APP预约上门回收服务,将收集好的可回收垃圾交给回收人员,获得积分或是换取现金。这些功能多样的手机APP由不同的公司运营,因此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会包含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使用者如果遇到不清楚该如何分类的情况,可以随时询问这些“小管家”,如果因为偷懒或是疏忽分错了类,工作人员也能通过二维码及时追查到垃圾的主人,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 “互联网+垃圾分类”对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花园上城小区的居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从2015年底,上城小区就引入了“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小区的居民在将垃圾分类之后,将二维码标签贴在垃圾袋上再丢入对应的垃圾箱,在工作人员扫描二维码之后他们就能获得手机软件中的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纸巾、肥皂等日用品。如果有人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工作人员会通过二维码找到垃圾的主人,帮助其进行重新分类。上城小区的垃圾分类是由一家环保公益组织和小区物管携手推动的,公益组织的工作者还会定期定点地在小区内开展垃圾分类的讲解宣传活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因此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近两年来,这种模式已经出现在北京、江苏、四川、广东等多个省市,并广受民众的欢迎。 一键呼叫专家来 “互联网+垃圾分类”的创新模式在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北京市东城区花市中区等50个社区,一款名叫“绿猫”的软件被用来帮助家庭解决废品回收问题。居民关注“绿猫”微信号或直接下载“绿猫”APP注册后,即可一键呼叫专业回收人员上门回收。目前,“绿猫”的注册用户已超过2万,日常活跃用户近万个,覆盖了北京市东城区50个社区、近10万户居民,平均每月能够回收各类物资约300吨。 “绿猫”还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帮助厨余垃圾分类,以微信公众号和APP为载体,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让居民快速掌握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居民丢弃的厨余垃圾也会通过“绿猫”的物流体系清运至政府指定处理单位。该模式已在北京东花市街道楼房区518户实验12个月,厨余垃圾月分离量达到3.2-4吨。 “绿猫”的运营方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权对笔者介绍,“绿猫”的出现顺应了两种趋势,一是现在的中青年不像老一辈那样有卖废品的习惯,而是喜欢直接把可回收垃圾丢掉。而“绿猫”的定位是做到操作方式简单,服务快速、标准化,以提高年轻群体参与垃圾回收的积极性;二是传统的无证商贩回收垃圾的模式正在受到规范化管理,政府致力于建设正规的垃圾回收机制,因此需要企业的参与,并且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补贴。 刘权还透露,目前政府已经在和公司协调由政府出资购买企业服务的细节问题,他相信,通过政府有效监管、市场高效运营的方式,我国的垃圾分类一定能够得到极大的推进。 “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以鼓励、引导的方式来推广垃圾分类,促使居民主动践行垃圾分类活动,为下游的垃圾处理环节提供了便利。同时它又引入资本力量,兼顾了经济效益。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是从长远看来,不仅有助于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而且可以起到提高民众素质的作用。不过,曾现来认为,“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固然可取,但由于技术要求很高,广泛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