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发改委,消费量,国际能源 天然气价改再进一步。随着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迎来“加速度”。9月12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与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合作开展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试点,为我国加快实现天然气市场化定价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2017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呈现预期之外的大幅增长。据21世纪经济报道9月13日消息,仅在2017年1—7月,天然气产量8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天然气消费量1323亿立方米,增长16.2%。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近年来,华北和华东地区的环保要求非常严格,煤改气进展相对快速,许多工业用户均把煤炭设备改成了天然气,这些增量导致相关地区的用气量出现大幅度增长。 8月30日,发布管道运输价格核定通知和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的通知,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同时,发改委还核定了13家天然气跨省企业的管道运输成本和价格,核定后的这13家企业管道运输平均价格比之前下降15%左右。而基准门站价格调整后,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供应各地的门站价格原则上同步等额降低,充分释放降价红利,惠及下游。 “此次价格核定,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价格朝市场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通知,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同时宣布,允许所有进入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的天然气价格完全由市场交易形成。 有分析指出,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公开,管输费和城市门站价格“双降”,正是前期诸多价格改革措施的效果体现,势必会提升天然气价格竞争力,刺激天然气下游需求,利好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及发展。同时,通过理顺天然气跨省管道运输价格,既可以引导管道运输企业主动降本增效,也可以降低下游企业用气成本,这为我国扩大天然气消费,促进清洁能源消费提供了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天然气市场气源多元、主体多元的市场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监管机制也亟待建立。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保供协调会,管道气竞价交易意味着通过政府协调保障民生基本需求和通过市场配置保障市场需求的“两条腿走路”格局正式出现,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奠定基础。 由于环保压力加大,“煤改气”工程纷纷上马,进入下半年,天然气供需形势开始趋于紧平衡,因此价格下调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天然气用户改气的成本压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刺激天然气消费市场。随着煤改气的进一步推进,LNG点供加快发展,再加上天然气价格下调,天然气需求未来几年有望高速增长,进而推动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 但业界专家预计,今年我国天然气峰谷差将明显大于往年。国内天然气供应偏紧,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共识。当下各地大力推进煤改气,但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中,对于用气企业而言,虽然煤改气更清洁,可经济成本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靠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需的方式难以为继,在保证基础供应的前提下,需要依靠市场有效配置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