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 10月17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全线贯通,而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承建的第一标段提前10天贯通,成为北段全线第一个完成工艺交付的线路施工标段。 一标段线路全长73.59公里,几乎囊括北段全线的山区、林带、沼泽、“三穿”、环境敏感点,弯头多、连头多、山区段大角度施工的全自动焊应用等诸多管道施工的难点和痛点,是北段全线最长、自然条件最恶劣、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线路工程。 面对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管道四公司从强化施工组织和技术创新入手,用两年多时间取得了决战中俄东线的首场胜利。 讷穆尔河定向钻穿越 啃下“硬骨头” 2018年4月4日11时18分,中国首个超大口径定向钻工程——中俄东线北段(黑河—长岭)讷穆尔河穿越,历经5个月超低温环境下的艰苦施工,回拖一次成功。创造了国内首个大口径,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综合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定向钻穿越工程的记录。 讷穆尔河穿越工程是中俄东线北段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最早在试验段开展的大口径长距离定向钻工程。在2017年6月试验段二期建设之初,中俄东线项目部就多次召开穿越方案专家讨论会,以环境保护优先为原则,结合多项专业评价、评估和穿越现场气象、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反复分析比对,“大开挖+定向钻穿越”确定为最终方案,这也是一个创新的方案。 为了方案顺利实施,从整体方案决策到专项方案细化分解、现场组织,从专项方案制定到应急预案演练,从施工资源投入到冬防保温措施落实,中俄东线项目部发挥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优势,将以往需筹备数月的施工准备期压缩到40天,抢在11月至次年4月的当地黄金季节进行施工。 2017年11月,人员、设备进场,接桩、测量、放线、管线预制……一道道工序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在数九寒冬,出色地完成了北方季节性河流冻土开挖、基坑控水、管道试压等一系列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直到2018年4月4日实现一次回拖成功,取得了工程施工的阶段性胜利。 山区段大坡度技术 实现“迭代升级” 2017年12月13日,黑河—长岭段工程加快推进,凭借在试验段获得“王牌机组”美誉的412机组,一标段曾创下单日单机组30道口的全线第一纪录。然而,度过冬季、沼泽、雨季施工的一道道坎之后,看似对全自动焊技术轻车熟路的一标段遇到了大口径管道山区段大坡度全自动焊接和技术应用难题——28公里的山区段不可避免。能否按合同工期如期完工?大坡度山区段应用全自动焊技术成为“不二选择”。 中俄东线项目部第一管理分部副经理侯宇带领他的核心技术团队,一方面采用传统的“削方降坡”,将管道经过的陡坡放缓;另一方面加快了技术的优化升级和迭代的步伐,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现场处理设备出现的异常工况,实时跟踪层间温度,与机组长、焊工讨论调节技术参数。 为了工程顺利推进,业主的技术团队带头将管材制造商、监理、焊接专家、检测专家汇聚到工程第一线,展开联合攻关,坚持每天召开质量分析会。通过反复进行15°、20°、25°坡度自动焊工艺试验,确定了新的工艺,并不断优化参数,实际应用过程中焊缝成型良好、无损检测合格。 针对山区陡坡地段高落差、作业带狭窄,大型施工设备使用受限、运布管和下沟难等难题,施工中创新采用坡顶预制,用滑橇顺管法完成80吨的六接一管线下沟作业等,为大口径长输管线在山区段全面应用全自动焊焊接工艺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此同时,工程设计、管材生产制造等环节中各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自动焊“拿下非正常焊口 决定能否实现黑河—长岭段100%采用全自动焊技术,对难度较大的非正常焊口采用全自动焊接技术是关键的掣肘因素。连头口是管道工程最大的质量痛点,也是决定全线100%采用全自动焊接的难点。受工艺条件、自由度、环境温度变化等各种客观因素制约,施工难度非常大。 项目部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采取弹性敷设等措施,将计划内连头口数量减少后,一标段尚有56处断点留头,近500道焊口,容不得一处有误。为此,业主选用“王牌中的王牌”机组,同时加密管理,每道连头口开焊,业主、监理检测现场见证、检查、督导,检测随时跟进……回忆起那段时间,施工方项目经理任伟说:“业主每隔一小时就要询问我进度,每晚必问我明日计划,每周的例会中我肯定是重点关照对象。” 经过一场场歼灭战,管道四公司最终探索出一套非正常焊口采用全自动焊接的新工法,并形成一套“日事日清日进+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管理方法”的“必胜秘籍”,有效保证了首战胜利,为中俄东线北段全线贯通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