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 在双方都声称谈判继续进行,“暂时”加关税后,中美贸易摩擦在双方首脑去年底达成共识后,经过11轮磋商,重新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美国5月10日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中国商务部回应,将采取反制措施。 5月13日,中国的反制措施如约而至。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对已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为25%、20%或10%三档。 被寄予平衡中美贸易重任的液化天然气首当其中。中国对美产液化天然气(LNG)加征关税税率从10%提升至25%。与美国加征关税,以船只离港日期判断,中国的加税也留有余地,加征关税从6月1日起实施,即6月1日0时起的货物都适用新税率。 2018年以来,中美的经贸摩擦构成了中美关系的基调,并成为国际大事件。一举一动,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双方还通过各自的渠道,向国际社会阐明立场,或拉或压。比如,美国压欧洲盟国承担更多安全责任,更多购买美国的能源,并尝试签署新的贸易协定。但至今,并没有明确的结果。 反而,中美贸易摩擦主导了国际舆论。借着特朗普的推特传播,造就了持续的全球焦点。成功设置国际一体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设置了美国国内政治议题。 但就能源而言,按现在双方的情况,影响非常有限。因为页岩革命的成功,美国正在成为全球排名前列的LNG供应国的地位狂奔,美国LNG的崛起将冲击全球市场,重构全球市场格局。单目前最大的LNG出口项目切尼尔的生产线建成后,就达到5000万吨,接近中国2018年的LNG进口量。中国是近年来最大的LNG新增市场,2018年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第二大LNG进口国,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在目前的框架下,中国可以通过购买更多能源资源,投资,平衡贸易,形成互补。但作用也被夸大了,因为LNG是全球市场。美国的生产能力崛起是全球市场、价格平衡的力量之一,但不是非得把美国产LNG运到中国港口。 全球大型的LNG贸易商都是全球配置资源的,比如为了避开税收增加的成本,可以将美国LNG运往欧洲,而将澳大利亚、中东、东南亚的LNG运往中国,避免征税增加成本。对于中国进口商而言,对相应调整从美国购买LNG的规模,同时也可以通过贸易,降低税收支出。 从一般道理出发,一国内缺少的物品是鼓励进口的,因为征税提高了国内价格。双方都留有排除的政策通道。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规模占中国进口的比例很低,美国往中国出口LNG一定时间内排名靠前,但总量有限。2019年1月和2月,中国从美国进口LNG量分别为12.8万吨、6.4万吨。6.4万吨不过一艘船而已。这个领域双方相互依赖的程度并不算高。 美国正在掀起建设LNG出口终端的潮流,很多项目都在申请过程中,未来今年大量产能进入市场,无论如何要寻找出路。全球新增市场主要在东亚,以及被认为潜力较大的印度。不过印度的LNG接收站建设并没有预期中快。需求不急,供应也急。 切尼尔为其建设中的LNG项目已经与中石油、中石化签署合同。虽然也在寻找其他市场,但新增市场在中国,以及有潜力的印度无疑。就现状而言,日本、中国、韩国进口量加总超过1.7亿吨。日本国内LNG已经出现过剩迹象,有向外腾挪资源的动力。 站得高一点,换个思路。现在难道不是一个投资机会吗? 现在的舆论关注的是市场情况,是否对LNG现货、短期价格造成影响,以及会造成多大影响。如果站在行业内企业的角度,服务于投资决策,有实力的情况下,是一个全球配置贸易资源的时刻。 对中美双方而言,能源,尤其是LNG占比很小,最多是表明态度:既可以是反制,也可能是示好。不过是贸易磋商的一小部分,何况还存在腾挪空间。 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当然要看短期市场,更考验对趋势的判断。对于LNG这种对物流、仓储有特殊需求的大宗品而言,做好全球、至少是区域内布局,是成长为有实力玩家的重要一步。经过2018年预演,新的LNG协议条款也会有改进。 当然,这要有实力,有远见。更得有全球视野。只盯着短期价格的人,只能做些小事情了。 国内舆论有些只泛泛讨论特朗普谈判团队的倾向,附会其本人的谈判策略,一定程度蒙蔽了我们自己。决策理论中,根据个人性格推断仅仅是其中一种,任何国家的制度都是有输入输出的过程,有组织利益考量,还有整个官僚体系的支持和利益惯性。 对于能源公司而言,从自身决策制度和利益追求角度,更多是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