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天然气

旗下栏目: 石油 天然气 页岩油气 非常规气

从1亿方到300亿方,生物天然气能否补位农村“煤改气”?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发布时间:2019-03-13
摘要:在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迅猛增长、农村“煤改气”备受关注的机遇期,生物天然气能否实现逆袭,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油气

“从1亿到300亿。”

这是低碳“宠儿”天然气的族群里,“叫好不叫座”的生物天然气未来十年的目标。

3月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首次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能源规划,并提出到2030年年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

股票市场在当天随之上涨,其中长春燃气(600333.SH)、贵州燃气(600903.SH)一度涨幅达5%,新疆浩源(002700.SZ)、佛燃股份(002911.SZ)跟涨。

生物天然气在中国已发展多年,目前年产量不足1亿立方米。将其放在年产16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量级中,存在感极其微弱。

如今,在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迅猛增长、农村“煤改气”备受关注的机遇期,生物天然气能否借势实现逆袭,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补位“煤改气”

“增加县域天然气气源保障,加快替代燃煤,尤其是农村散煤。”在《意见》中,生物天然气首次被确定为农村“煤改气”的气源保障,并被纳入天然气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供储销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认为,这有助于实现国内气源供应多元化,且对农村“煤改气”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天然气,指的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浄化提纯产生的非常规天然气。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生产有机肥。

生物天然气是农村沼气的升级版。沼气的甲烷含量在50%-65%;提纯和净化后的生物天然气甲烷含量超过97%,与常规天然气相当。

中国生物天然气资源丰富,每年可收集农作物秸秆量近9亿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每年产生粪污20.5亿吨,年产餐厨垃圾2.5亿吨,保守测算生物天然气可开发潜力约2500亿立方米。

这些原料大量分布在中国县域、农村地区,具有就地实现收集、就地进行加工转化和就近消费利用的分布式清洁能源特征。

这些区域正是散煤重灾区,也是民用“煤改气”最艰难的“最后一公里”。

近两年,“煤改气”频频被推上舆论风口。它是中国实现能源转型、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举措之一,也涉及农村广大地区的民生问题。

受益于“煤改气”等政策,中国天然气产业在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井喷式发展,天然气消费量分别同比大涨18%和17%,增量分别达约340亿立方米和390亿立方米。

硬币的另一面,是迅猛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给中国天然气市场、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重重市场短板在2017年集中暴露:气源不足、管道建设和互联互通不足、储气库数量不足等,全国多地出现天然气供需紧张。

经过调整,2018年,“煤改气”呈现理性推进态势,但为了最大程度保证供暖季的民用天然气需求,中央、地方到企业都严阵以待,早早备战“冬供”,在加大进口天然气的同时,对国内部分工商业企业限气停产。

寻找更充足的气源成为当务之急。

“可考虑实施生物天然气工程,既能解决畜禽粪污问题,又可以助力农村煤改气的气源问题。”去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次中央级会议上再次提出。

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实施生物天然气工程;又一个月后,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也提出,在具备资源条件的地方鼓励发展生物天然气。

同年9月,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生物天然气专委会在北京筹备成立。

直到此次《意见》发布,生物天然气正式登堂入室。

骨感的现实

《意见》为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到2020年,生物天然气实现初步发展,年产量超过20亿立方米,年替代县域及农村散煤约340万吨;到2025年,形成可再生燃气新兴产业,年产量超150亿立方米,年替代县域及农村散煤约2500万吨;到2030年,实现稳步发展,年产量超300亿立方米,年替代县域及农村散煤超过5000万吨。

300亿立方米,接近于 2018年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量。中国第一大油田,长庆油田2018年的产气量为380亿立方米,西南油气田为226亿立方米。

年替代的5000万吨县域及农村散燃煤,则相当于目前中国北方农村居民每年2亿吨散烧煤的四分之一。

加上生物天然气在生态环保、有机肥等方面的综合效益,若300亿立方米的目标能够实现,将为农村经济、气源供应、环保效应带来良好“钱景”。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称,中国生物天然气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现实很骨感。截至2017年底,全国只有五个项目实现商业化运营,年产气量仅为5760万立方米。

生物天然气在中国已发展十多年。2014年,该产业进入政策推动快车道;2015-2017年,国家连续三年以投资补贴方式支持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相关支持工程累计63个;2016年,国家能源局印发《意见》同名文件。

首先面临的难题是原料收储运困难。

“生物天然气原料分布分散,收储运面临较大挑战。要实现规模效益,必须依靠大农场及专业团队。”中国海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单联文称。

在畜禽粪便领域,尚未建立“谁排污、谁付费”、“谁处理、谁受益”的有偿处理机制,也给其收集带来阻碍。

产业的关键技术也需要进行突破。

虽然中国生物天然气的工程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水平能基本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但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多种原料混合发酵、高效发酵等关键技术存在瓶颈。原料预处理、厌氧发酵、净化提纯、快速好氧发酵制肥、自动监控等成套设备,缺乏标准化和系列化。

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大勇曾撰文称,由于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科研创新等重视度不够,资源投入相对较少,致使新技术创新与发展进程缓慢。

投资主体最关心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水平也是困境之一。目前国内生物天然气价格约为4元-5元/立方米,国内居民天然气定价在2元-3元/立方米,工业气价在3元-5元/立方米。

这导致目前生物天然气投资主体较少,投产项目缺乏,尚未形成专业化、一体化的投资建设运行管理服务体系。

《意见》试图破解相关难题:“鼓励能源企业以及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对生物天然气项目进行专业化的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鼓励燃气经营企业结合城镇燃气发展布局,开发建设生物天然气项目。”

《意见》还指出,对投资建设项目以及并入燃气管网消纳生物天然气的燃气经营企业,国家油气企业在市场化条件下,在常规天然气计划分配上给予支持。

但企业仍然谨慎。

新奥能源(02688.HK)和北京燃气公司相关人士均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尚无投资生物天然气的计划,“还需要研究”。

“两年前,我们投资过一个生物天然气项目,运行了一年便退出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对于国企而言,投资生物天然气这样的轻资产项目并不划算,“我们更喜欢投资重资产”。

目前,投资生物天然气项目的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例如,河南安阳贞元集团的中丹生物天然气项目;广西南宁武鸣县安宁淀粉厂利用废渣废水生产生物天然气;北京德清源养鸡场利用鸡粪生产沼气发电和生物天然气等。

但这些项目,并不足以支撑起生物天然气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发展。

前景仍可期

国外的生物天然气产业是另一番景象。

截至2017年,欧盟国家年产沼气约500亿立方米,提纯生物天然气产量约20亿立方米,产能位居世界首位,主要用于中小区域民用供暖、工业供热、发电及车用燃料等。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沼气生产国,截至2017年底,已建设了近1万个大型沼气工程,208个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年产沼气200多亿立方米,折合生物天然气100多亿立方米。

从全球看,生物天然气的技术、装备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已经成熟,产业规模正在快速扩展。这也是中国大力提倡发展该产业的信心来源。

去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17%的天然气消费量增速领跑全球,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5%。加之“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煤改气”政策的加持,生物天然气的发展大环境愈见良好。

“企业需要积极介入,目前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很多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很多燃气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新气源,多一种气源是好事。”上述不愿具名的北京燃气工作人员表示。

此次印发的《意见》中,号召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华润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等大型能源企业,积极规划、布局生物天然气项目。

这些企业大都在生物质能源方面有所涉猎。

中广核节能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生物天然气企业,在新疆呼图壁、河北衡水、河北迁安、内蒙古兴安盟等地投建了多个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

其中,河北衡水生物天然气项目年产生物天然气3300万立方米,甲烷含量达到98.86%,年可代替标煤4.2万吨,已为居民小区、工商业企业供热。

在张大勇看来,在《意见》基础上,国家应尽快出台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

他认为,还应尽快推出一批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逐步出台或完善气价与有机肥后端补贴政策、财税优惠政策、行业标准、产业监管等系列配套政策。

上述北京燃气工作人员则表示,希望未来政策对“生物燃气如何有效进入管网、生产企业在该区域内是否有特许经营权”等问题作进一步明确。

“这个产业需要孕育,到一定程度规模后,才能呈现爆发式增长。”刘毅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