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天然气

旗下栏目: 石油 天然气 页岩油气 非常规气

天然气新政:抓产供储体系建设保供需平衡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8-09-12
摘要: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还不完备,存在国内产量增速低于消费增速,进口多元化有待加强
天然气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还不完备,存在国内产量增速低于消费增速,进口多元化有待加强,储气能力严重不足,互联互通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为此要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供需动态平衡。

产要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

《意见》提出,要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尽快出台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实施细则,力争到2020年底前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严格执行油气勘查区块退出机制,全面实行区块竞争性出让,鼓励矿业权市场化转让。

而此前在“2018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对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量的贡献达30%以上,成为推动世界天然气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1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超100亿立方米,达14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

《报告》认为,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程度依然较低,常规天然气发展仍有较大潜力。勘探开发投入减少造成天然气增储上产跟不上消费快速增长的步伐。中国常规天然气(含致密气)资源探明率1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2.5%)。探明储量中未动用占比超过44%,即使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剩余的经济可采储量3.9万亿立方米,其大部分资源的开发成本相对于中缅管道进口气等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天然气新建产能不足,产量增长乏力。尽管2017年全国油气勘查、开采投资分别为597.5亿元和1629亿元,同比增长13.3%和22.2%,但还没有恢复到2015年的投资水平;2016年全国天然气产能建设规模较2014年下降50%,导致2017年市场需求增速达到14.8%的情形下,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仅为8.2%。

《报告》显示,2013~2017年,国家依法注销及核减油气探矿权面积90.9万平方千米,提出要“加大区块核减退出力度”。国务院印发的《意见》体现了这一政策导向。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勘探开发方面,油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严格区块退出,全面实行区块竞争性出让,鼓励以市场化方式转让矿业权。《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勘查开采改革细则也将尽快出台。为确保国内上产早见成效,《意见》还将重点探索建立已探明未动用储量加快动用的机制,多措并举盘活储量存量。

供要健全多元化海外供应

《意见》指出,要健全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加快推进进口国别(地区)、运输方式、进口通道、合同模式以及参与主体多元化。天然气进口贸易坚持长约、现货两手抓,在保障长期供应稳定的同时,充分发挥现货资源的市场调节作用。加强与重点天然气出口国多双边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在应急保供等特殊时段加强对天然气进口的统筹协调,规范市场主体竞争行为。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快速增长,进口来源进一步多元化。进口量9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9%。其中,进口管道气4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8%,约85%进口量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管道气进口量均有所下降。

2017年中国LNG进口量快速攀升,进口来源目标国进一步多元化。全年进口LNG526亿立方米,进口资源目标国达22个,比2016年增加4个。澳大利亚依然为中国LNG进口最大来源国,全年进口2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4.3%;其次是卡塔尔,向中国供应1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0.4%。2017年美国向中国出口LNG21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长7.5倍,约占同年美国LNG出口量的11.7%。

2017年中国天然气进口贸易依然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为主导,其他企业的天然气进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北京燃气、广东九丰、新疆广汇等公司的天然气进口量总和达20亿立方米左右。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元供应是国际通行的提高本国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的有效手段。当前天然气贸易合同的年限更短、方式更灵活、目的地条款逐步消失,这些都为进口多元化提供了支持。未来,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进口多元化,既包括进口国的多元化,也包括管道和LNG进口方式的竞争,还包括不同进口管道间的竞争。同时,合同条款、合同规模、定价模式等多样化,以及国内进口主体的多元化,也是努力和支持的方向。

储要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

《意见》提出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建立以地下储气库和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为主、重点地区内陆集约规模化LNG储罐为辅、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多层次储气系统。供气企业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各地区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3天日均消费量的储气能力。统筹推进地方政府和城镇燃气企业储气能力建设,实现储气设施集约化规模化运营,避免“遍地开花”,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合资合作建设储气设施。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77亿立方米,占全国表观消费量的3.2%,远低于12%~15%的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是责任不落地约束不强,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导致的。国家能源局油气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协调主要供气企业加快重大储气设施项目的推进实施,初步梳理2018~2025年新增储气规模达到340亿立方米,2023年左右有望全面完成上游供气企业年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目标。围绕京津冀及周边等天然气保供重点地区,河北曹妃甸、天津南疆LNG储罐项目等一批大型储气设施已经开工建设。

此外,为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按照《意见》,我国将加快天然气管道、LNG接收站等项目建设,集中开展管道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加快推动纳入环渤海地区LNG储运体系实施方案的各项目落地实施。国家能源局油气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设施是连接天然气上下游的桥梁,目前我国主干管道之间、主干管道与省级管网之间、沿海LNG接收站与主干管道之间互联互通程度较低,部分地区还存在区域气源“孤岛”或LNG孤站情况,富余气源和LNG接收站能力不能有效利用,为此要重点推进管道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