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天然气

旗下栏目: 石油 天然气 页岩油气 非常规气

政策持续发力 为民间投资“加油打气”

文章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布时间:2018-09-11
摘要: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表示,国家将从放宽准入、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信息服务、产权保护五个层面发力,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障碍,激发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油气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表示,国家将从放宽准入、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信息服务、产权保护五个层面发力,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障碍,激发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作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风向标,民间投资的动态已经时刻牵动着市场的心。

民间投资增速逐渐企稳回升

“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

从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始终高于全国的整体投资增速,增幅逐月扩大。1-7月份,民间投资增长了8.8%,比整体投资增速高3.3个百分点。从投资占比看,近五年来民间占整体投资的比重始终是保持在60%以上,1-7月份,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6%,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是投资的主力军。

“民间投资持续增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企业盈利预期提升,提振了企业经营者的信心,民间投资意愿增强;二是国家建设资金投入的带动作用,民间投资监管政策松动,如前几个月浙江、广东等地都出台了万亿基建资金的计划;三是经济转型带来消费结构的转变,这为民间投资的增长创造了空间,不论是旅游、信息等新兴消费点还是住房、汽车等传统消费点都起到了引领作用。”中研普华研究员周少冬对记者表示。

“2016年以来,随着促进民间投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民间投资增速也逐渐企稳回升,今年以来民间投资运行总体呈现出‘两稳两优’的特点。”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务必使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

不过,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表示,当前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领域对民间投资进入仍存在隐性门槛,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负担重等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也对记者说道:“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巨大,民间投资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营商环境方面,诸如企业主体地位未确立、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投融资渠道不畅、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给民营企业经营造成较大负担。同时,今年以来,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对影子银行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之前依靠表外融资的企业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压力,信用风险上升,信用违约事件增加。此外,资管新规出台后,表外业务回表、回信贷,受当前资本充足率、合意信贷规模和流行性的约束,银行表内难以承接表外业务的信用供给,导致表内和表外的广义流动性收缩,贷款利率、非标利率和信用债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弱信用资质主体的民营企业受紧缩压力不对称影响,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具体而言,吴琦向记者分析称,制约民间投资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去产能和环保限产推进、部分领域和地区经营风险加大导致民间资本“不敢投”;二是经济增速放缓、项目投资回报下降导致民间资本“不想投”;三是部分行业准入门槛过高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投”;四是政府服务欠缺、投资环境仍需完善,导致民间资本“不愿投”;五是金融、财税等相关支持不足、民企融资难导致民间资本“无法投”。

周少冬也向记者指出几点问题,“第一、经济转型出现内外压力,新旧动能转换难度大使得部分民间投资望而却步;第二、投资方面,政府主导地位仍旧十分明显,民间投资更多的是跟随,起引导作用的地方不多;第三、当前投资渠道有结构性偏差,没有打通社会整体的投资和融资渠道,民间资金容易集聚在某几个行业;第四、法制和诚信环境还尚待改善,民间投资的不安全感仍然存在。”

政策激励持续加码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民营企业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下一步,将从五个层面发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包括抓放宽准入、抓政策支持、抓营商环境、抓信息服务、抓产权保护。

在放宽准入方面,将逐步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各类门槛,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解决好民间投资“不能投”的问题。在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上,研究推广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做法,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支撑,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产权保护方面,要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地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问题,提升民间投资的“安全感”。

周少冬指出,从政策的内容来看,从外部环境建设、市场准入门槛和信息产权保护几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支持力度和明确的方向性,可以对目前日益高涨的民间投资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不过,“也存在一定的阻力,而且很多地方阻力很大。一类是行业本身形成的壁垒,民间资本逾越不容易,比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医疗领域,这些领域需要大量投入,且前期回报率很低,需要长期的投入;二是各类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周少冬补充说。

吴琦也认为,发改委推出的举措都非常有针对性,但具体效果还有待检验。

显然,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已经成为了主力军。民间投资能不能稳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前景。

未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民间投资,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

吴琦称,促进民间投资,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改善和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从解决民企融资难题的角度,鉴于目前宽货币和紧信用并存的局面,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不高,应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恢复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和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此外,应加强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的落实与督查,加强相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的协调性,形成政策合力。

周少冬表示,民间基本的逐利性是非常强的,最根本的还是在打通社会投资和融资壁垒,形成畅通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路径。进一步为企业创造市场需求,有盈利空间就会激发民营投资。因此,在简政放权以及社会环境建设方面,都需要花费大力气。

总而言之,只要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以及随着投资结构的不断改善、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中国经济才能沿着超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