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煤治理,天然气,供暖 2017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经历了“清煤降氮”的“冬病夏治”工作,今冬以来的各地区的散煤治理正在深入推进。在提高清洁能源比例上,天然气供暖仍是重头戏。 今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令人关注。“打赢蓝天保卫战”是2017年中国煤控项目工作的重心。在这场战役中,散煤污染点多面广,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前不久,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等多部门组成的散煤治理调研专家组,发布了《中国散煤治理调研报告(2017)》。据报告总结,从现阶段的估算数据来看,散煤消费主要集中于工业和民用两大领域。 首先要明确的是,散煤治理的首要因素是减排效果。散煤燃烧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在某些城市部分时段,散煤污染排放甚至超过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散煤能否治理得好,不仅关系到空气质量改善度,也关系到煤炭转型升级能否顺利实现。 首先,散煤治理要严控散煤,大力推进清洁煤替代,淘汰落后的采暖炉具。针对电力和工业使用的小锅炉和小窑炉等燃煤展开治理,针对居民生活和服务业初步开展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替代,引导公众使用清洁能源替代散煤。 其次,要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例。能源结构要向多元化发展,推进天然气、地热资源、空气源热泵、地热、工业余热、生物质能等能源供暖技术的提升,拓宽采暖季的能源来源,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逐步实现供暖“无烟化”。 目前来说,清洁能源供暖仍以天然气为主。自11月供暖季开始,“煤改气”工程就在持续推进。“煤改气”的确让城市的蓝天越来越多,但整个华北地区的天然气缺口骤增。LNG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长期来看还涉及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能源供应结构单一。能源多元化发展是弥补天然气紧缺的路径之一。与此同时,加强天然气市场的建设对于散煤治理而言也迫在眉睫。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时间短,缺乏明确规划和上下游协调,下游市场超前开发或过度开发,从根本上就会促使“气荒”产生。对于天然气这样的特殊商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用力,才是解决气荒的根本之道。第一要挖掘潜力,应对需求高峰,油气企业除了加大生产力度、进口力度以外,加大调峰能力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第二要适当调节,工业项目是否可以腾出一部分空间,保民用;第三价格不能一味上涨,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个问题。深化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加大国内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建立完善的天然气储备体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天然气市场的完善,散煤治理的成效也会进一步凸显。 目前,清洁采暖行动仍在持续推进,而从政策上保证清洁能源长效运行,才能使环境效益得以长久发挥。散煤治理和清洁采暖的政策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地方政府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居民习惯,在落实散煤治理因地制宜,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柴则柴,达到最佳减排效果。 2018未来能源大会将于2018年1月12日在北京举办,详情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