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光伏产业,光伏企业 种种迹象表明,光伏产业即将面对“黎明前的黑暗” 1、光伏电站规模越来越控制严格; 2、分布式光伏电站中的补贴类项目也将大为萎缩; 3、扶贫项目没有原来预想的规模大,且盈利空间很小; 4、领跑者项目越来越朝着去补贴方向发展; 5、以补贴总额确定电站规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6、黎明前的黑暗即将到来。 黎明前的黑暗现象 1、补贴类项目几乎没有指标; 2、竞价类项目几乎没有补贴; 3、大部分地区还难以做到用户侧平价; 4、企业投资热情短期内大大降低; 5、金融支持进入更低谷; 6、单一业务光伏上市公司股票市场面临预警; 7、光伏制造企业股权融资,股市定增,企业债券市场都面临萎缩; 8、去补贴项目落地成本最低。 光伏产业链企业破局办法 1、光伏产业设备企业 设备更新换代,提供性价比更好的生产设备; 在保证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价。 2、硅料企业 苦练内功,一是提高技术水平,朝着电子级硅料企业发展; 二是降低产品成本,促使光伏发展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价。 3、硅片企业 不断提高转化效率,加快技术革新,提高发电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价。 4、组件企业 通过对主技术的再研发和辅助材料替代成本得降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价。 5、电站投资企业 通过投资增量配电网,取得光伏电站就地消納用户侧平价项目投资权; 尽量选择非补贴项目投资,当然前提是投资回报率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 6、EPC企业 价格更低,服务更好,全面发展。 可以预见,经历了“黎明前的黑暗”之后,光伏发电设备价格进一步下降,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全面实现用户侧去补贴,光伏电站投资利润正常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大幕正式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