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太阳能

旗下栏目: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储能 地热能

警惕光伏组件功率虚标 行业鉴定标准亟待统一

文章来源:《新财富》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当前PERC电池占市场主流,功率检测因为主流检测机构经常对标,数值差异较小,虚标空间较小。TOPCon新电池由于正处产能爬坡阶段,各检测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对标,部分送检产品功率明显高出量产产品功率,组件

当前PERC电池占市场主流,功率检测因为主流检测机构经常对标,数值差异较小,虚标空间较小。TOPCon新电池由于正处产能爬坡阶段,各检测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对标,部分送检产品功率明显高出量产产品功率,组件功率虚标乱象有所抬头。

行业标准统一有利于光伏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目前业内龙头正在推动组件尺寸的统一,而不容忽视的则是,功率检测等环节的标准统一也应得到重视。光伏作为我国战略新兴行业标杆,内在动能正从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回归技术,坚持底层研发提升技术实力是企业发展正本清源之道。

光伏装机放量背后出现组件功率虚标乱象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就全年能源工作部署以及发展目标给出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2023年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

这意味着风电光伏装机量在2022年新增1.25亿千瓦基础上,2023年整体再增长大约三成。其中,光伏装机量2022年新增大约0.9亿千瓦,2023年按同一份额测算,新增或在1.2亿千瓦左右。下游装机继续放量,光伏中上游产业链仍将以较高增速发展。

光伏产业链可以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电站等环节,和下游光伏电站联系最紧密的自然是组件企业。2020年至2022年,全球十大组件出货厂商,有8家来自中国,其中TOP7都是中国企业,隆基绿能实现“三连冠”,并是唯一营收超过千亿元的厂商。2022年,头部组件企业营收增幅全部超过50%,2023年预期仍会以超过行业的平均增幅扩大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2022年组件出货量前四都是40GW阵营,第五阿特斯出货量大约是第四一半,新入局者通威股份借助其上游硅料龙头地位,组件出货量增长迅猛。新老组件企业都在跑马圈地,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也滋生了部分乱象,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组件功率虚标。

什么是组件功率虚标?在电池转换效率(衡量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为23%的情况下,166mm、182mm电池片单片功率分别为6.31W、7.59W,假如都使用6×10版式,组成约378W、455W单块组件,单块182mm组件功率可较166mm组件提升约20%。采用大尺寸电池片,组件功率自然会有明显提升,这种不属于组件功率虚标。

不过,如果原本只有450W功率组件被标成455W组件出售,就相当于多卖5W。如果按照2元/W的单价成本,则客户将为这并不存在的5W多付每块10元的组件成本。“多标5W,对于450W组件也就是大约虚增1%左右,这还属正常,客户往往也能承受。如果,组件功率鉴定长期缺乏统一标准,这就说不过去了。”光伏组件厂商内部人士透露。

厂商抓住检测机构未对标漏洞

组件功率差异现象和市场检测机构较多、标准未及时统一有一定关系。据了解,国内组件功率评测认证机构主要有莱茵、南德、北德等企业,它们的标版均会溯源到中国计量院,而中国计量院标版溯源到德国PQP。因为功率测试存在不确定性,各认证机构标版会有一定功率差别,一块组件功率误差5W以内差别也属于正常现象。

目前光伏电池以单晶电池处在绝对优势地位,技术路线以P型PERC电池为主。而在成熟PERC组件方面,各认证机构也会定期对标,相互之间差别相对较小。因此,厂商出现组件功率虚标的空间并不大。不过PERC转化理论效率为24.5%,越接近极值每提高一点效率就越难,新型电池也就陆续上市。

N型硅片具有少数载流子寿命较长、金属杂质敏感度较低等优势,N型电池片具有更高光电转换效率及长期稳定性。TOPCon、异质结电池均使用N型硅片。N型TOPCon电池理论效率可达28.7%,异质结电池理论效率可达27.5%,较PERC电池理论效率24.5%还有较大提高空间。

目前,主要一体化厂商TOPCon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在24.5%左右,异质结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在24%-25.5%之间。早期,新型电池成本仍然偏高,市场占有率还在爬坡阶段。2021年N型单晶硅片市场占比约为4.1%,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预测,2022年N型硅片占比约10%,2023年占比将达20%,市场份额提高趋势较为明显。

而TOPCon等作为新产品,在市场爬坡阶段,组件功率检测还达不到像PERC那样会有多家主流检测机构经常对标,各个机构功率检测的标准不一,难免会出现个别机构出具检测组件功率过高的情况。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组件价格和功率直接相关,部分组件企业急功近利,甚至有意寻找能够给出更高评测数据的机构,这无疑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让下游客户承受虚高成本。

检测标准应统一

“此前,不乏一些小型组件厂商想赚快钱,在组件功率虚标上做足功夫,现在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大厂也开始走捷径,发现检测环节是个漏洞,也玩虚标把戏,吸引用户购买,若长此以往,行业将演变成谁不主动虚标,谁就会吃闷亏。如果任由虚标风气蔓延,最终损害的还是整个光伏行业,这种苗头应该引起整个行业重视,”该业内人士表示。

众所周知,组件客户以五大发电集团(国能投集团、华电集团、国电投集团、华能集团和大唐集团)以及“六小”(三峡集团、华润集团、中广核集团、中核集团、中节能集团和国投集团)为主要买方。上述11大央企集团不仅资金实力雄厚,无论是自测还是再找机构抽测,也都有较强检测能力。

这些大客户本身有较大话语权,如果其实际抽测发现,同一批次产品,虚标10W以上的组件比例上升,或许会判定为组件功率虚标现象严重,就有可能会选择退货。出口海外组件因为虚标被退货也时有发生。虚标后果还是由卖家承担,信用受损,也难以在业内生存。

如何解决组件功率虚标乱象?光伏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首先检测标准要统一,其次送检产品和量产产品要统一,再者各家组件企业不应在虚标功率上花精力,而要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

统一标准在组件行业内一直备受关注。硅片尺寸从最早156mm开始,先后经历156.75、158.75、166、182、210mm等多种尺寸。组件产品尺寸不统一,对上游供应链和下游系统都是极大考验,也给终端客户带来困扰,行业生态体系紊乱,资源浪费,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近期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等九大组件龙头企业经过充分讨论后,达成中版型72片或66片组件标准尺寸为2382(mm)*1134(mm)。

在国家没有统一标准条件下,巨头企业抱团协商,逐步推进组件尺寸统一,可避免行业内卷和无谓的资源浪费。同样,组件检测标准统一,不仅需要市场主流企业加强自律,还需要行业协会、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光伏行业各环节形成统一标准,助推行业行稳致远、实现更健康地发展。

统计显示,A股60余家光伏上市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总规模为544亿元,平均每家研发投入8.1亿元,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平均为4%,中位数为3.6%。2022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光伏企业共计11家,6家千亿市值以上的光伏企业,研发投入均居前,且它们的整体研发投入力度也更高,市值最高的隆基绿能,研发投入超过71亿元领衔群雄。这应该不是偶然。

“组件行业本身技术门槛较低,投产周期短,引起各路资本涌入,短视者不在少数。功率虚标乱象其实是竭泽而渔,真正应该重视的还是实实在在提升电池转换效率这个指标。”相关专家进一步表示,光伏核心竞争力应该聚焦在技术创新,从底层研发下功夫,不受短期利益诱惑,坚持长期主义,这些才更值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