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完善竞争出让方式和程序,制定实施更为严格的区块退出管理办法和更为便捷合理的区块流转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确保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供给安全,油气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近日,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与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多元开发国内油气提升新形势下能源安全”座谈会,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目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下游市场化进展有序。为了促进油气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油气上游勘探开发也必须继续推进,逐步实现勘探主体多元化。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应该成为上游改革的重点。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体制改革中,上游与中游的改革力度都比较大,步子迈得也比较远,特别是下游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唯独上游的勘探开发,长期以来受困于体制机制,我认为尚未破题。”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大伟表示,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上游的市场化,最主要就是要推进勘查开采主体的多元化,以国企为主导,多种成分参与。 目前,油气体制改革已走到关键时刻。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更加引人关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油气资源上游勘探开发应该进一步开放,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培育出一批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加大外部资源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大自主资源开发,通过充分竞争降低成本、实现技术突破。 长期以来,油气勘查开采由于涉及到国家的能源安全,一直由国有企业掌握主导权。2015年7月份,原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公告,首次通过招标出让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权。然而,截至目前,民营企业的占比仍然微乎其微。而且获得的区块相对较差,同时存在着成本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令不少民企望而生畏。更有甚者,一些上市企业在中标后,没有进行实质性勘探开发,而是依靠中标后股票的上涨获取收益,一些真正有志于勘探开发的中小企业,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反而因为勘探周期较长、成果尚不明显等各种因素而面临退出风险,严重挫伤了这部分企业的积极性。 勘探资料缺乏共享也是目前油气体制改革的一个巨大障碍。“目前勘探资料都由勘探主体自己保存,没有上交国家,导致很多企业收集不到资料。国家应该严格相关政策,推进资料共享,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的勘探风险性,避免重复勘探工作。”原石油部物探局副局长、塔里木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柴桂林说。 此次《意见》提到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意味着将加强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力度,对国有的油气公司来说,这既是压力同时也是动力,能够充分激活中小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倒逼国企加强勘查技术研究,提升勘探开发的质量。 “国有企业应该在技术上给予民营企业充分支持。”柴桂林表示,油气行业的门槛本身就很高,民营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短板,生存非常艰难。国有企业应该到条件复杂的地区开展技术攻关,适当让出优质的区块,给民营企业一定的生存空间。当然,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时,也必须按照规范化管理,合规合法,不能破坏资源。 从短期来看,我国“煤多、油少、缺气”的能源现状仍将维持。如何促进国内油气资源的多元化开发,提升新形势下的能源安全已经非常急迫。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必须在国内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市场。 “油气领域开放的大趋势已经无法逆转,目前上游领域,如页岩气开发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应不应该开放,而是在开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得当。因此,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上层制度设计。”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认为,改革应该分步走,为每一步设立关键的时间节点。 在改革的方向上,曾兴球提出几点意见: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把国企做优做强,来带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改革油气领域现有的税制、税种、税率等,以支持中小油气企业,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协调发展问题,比如生态环保和油气安全的权衡,在保护得当的同时能否进行开发,机制如何协调等。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丁志敏表示,油气上游产业集中度过高,主体少,投入不足,油气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培育上游多元主体,形成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市场格局。“油气上游既要有‘航空母舰’,也要有‘驱逐舰’,还要有‘小船’。要充分总结前几轮招标的经验教训,下一步再招标时,建议拿出优质区块,向社会资本开放,最终通过竞争降低油气成本。”丁志敏说。 中能页岩气公司总经理龚大建建议,由于涉及勘探风险和难度,目前国家对于新层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补贴不应减少,而应该增加。同时,下一步设立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时,应兼顾到有潜力、有创新力的民营企业。“美国的页岩气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正是因为汇聚了众多中小企业的创新创造力。”龚大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