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 摘 要:集团公司海外油气合作面对“一带一路”,应以五个“三”来积极谋划。一是三重属性看关系。油气资源的竞逐性与“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包容性相契合,油气合作的先发性与“一带一路”的全方位性相统一,油气合作拓展空间与“一带一路”重点内容既包含又相互促进和补充。二是三组数据看商机。商机体现在:油气合作空间巨大,解决瓶颈手段增多,借助“一带一路”深化油气合作可延伸向全世界。三是三处借力“一带一路”。借外交、谐政策,借金融、谐经贸,借通路、谐民心。四是三方面助力“一带一路”。分国忧、立标杆,携兄弟、同辉煌,培植友谊、增强软实力。五是三大举措永葆先发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四大战略通道;加快上游合作和配套服务“走出去”,建立“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新格局,包括建成“一带一路”油气“龙脉”,串起两洋油气“珍珠链”等;积极参与推动油气能源金融衍生品发展和全球能源治理变革。 关键词:战略 海外油气合作 借力助力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引起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参与和关注,尤其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主席的主旨演讲以及随后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更是将这一议题推向新一波热潮。国内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各个省份都不但高度关注,而且深入思考、积极谋划,争先恐后地付诸行动,希望抓住这次机遇丰富完善自己的发展战略,带动战略实施,千方百计地提升自我。那么,集团公司海外油气合作面对这一热潮,有着什么样的机遇、如何自觉地将这一国家战略化为自己的行动,同样需要思考和谋划。 01 三重属性看关系 01 弄清“一带一路”给海外油气合作带来的机遇,需要先从两者的属性考察中分析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一)油气资源的竞逐性与“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包容性相契合 油气的竞逐性主要是指油气的战略价值和使用价值使得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竞相争夺,往往引起地缘政治紧张,甚至诉诸武力,导致战争,而且这种争夺和紧张长远看有加剧趋势。在中东、北非、中亚、东南亚、中国的东海和南海等,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体现。可见,油气资源就象灌入秤杆的水银一样,流向哪一头就会让那一头的战略分量翻倍地加重。油气的竞逐性是动力之一,将推动着“一带一路”向前发展。“一带一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在“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基于但不限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等等。这种特性可包容油气的竞逐性,降低地区紧张局势,起稳定器作用。可见两者相互契合。 (二)油气合作的先发性与“一带一路”的全方位性相统一 中国油企“走出去”始于1993年,起步较早。几大巨头竞相赴外,经过21年的发展,已经在海外具备了较大规模,2014年海外权益产量达到1.34亿吨,其中中石油6519万吨、中石化4073万吨、中海油2200万吨、其他公司1000万吨;而且具备了较强的赢利能力。集团公司是其中的领跑者、大块头,这与国内其他行业、其他企业比起来是比较超前、比较领先的,具有先发性。这种扎实的步伐为国家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而“一带一路”具有全方位性,体现在合作广度(内容)的全方位、合作深度的全方位、合作方式的全方位(不加任何限定、不带任何框框)、合作前景的全方位(无限)。这种全方位性为油气深化合作搭起了广阔的舞台,二者相互统一。 (三)油气合作拓展空间与“一带一路”重点内容既包含又相互促进和补充 深化油气合作、拓展合作空间既有传统合作内容,如规模扩大、结构调整、效益提高等,又有新的合作内容的出现,如油气金融的丰富、多边合作平台的搭建、多边合作机制的形成、全球能源治理结构的变革和完善等。另一方面,《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可见,油气能源合作本身就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抓手。不仅如此,“一带一路”所聚焦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皆可为油气合作空间拓展过程所借助,以“五通”促发展。因此,两者又相互促进和补充。 02 三组数据看商机 02 不妨考察以下三组数据: 第一组:集团公司海外油气资源权益储量、作业产量、权益产量的75%以上处于“一带一路”上。 第二组:我国进口油气中,石油的71.5%、天然气的96.1%来源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四大战略通道输入国内的油气89.2%处于“一带一路”上。 第三组:全球油气资源探明储量中,石油的58.7%、天然气的82.4%处于“一带一路”上,全球油气富集带最重要的一条恰恰分布于俄罗斯—中亚—中东—北非这一带上;全球出口油气中,石油的71.5%、天然气的67%来源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这三组数据说明:(1)“一带一路”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地位重之又重;(2)“一带一路”对集团公司的海外发展重之又重;(3)“一带一路”让集团公司深化油气合作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拓展。可见,“一带一路”让油气合作商机无限。 无限商机体现在:(1)油气合作空间巨大。“一带一路”拥有的油气资源、油气出口能力占很大比例,有待我们去深化、去开拓:扩大油气进口、尤其是陆上进口;大力加强油气管道建设,强化陆上连通,开辟海上新航线;油气上游业务海外合作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在效益优先前提下可力争规模翻番;扩大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和物资装备的进一步“走出去”,提高其海外市场占有率和海外份额;积极参与推动油气能源金融衍生品发展,主动应对油气定价话语权;搭建新的油气合作平台,推动和协助政府积极参与、变革全球能源治理等。借助“一带一路”,经过10-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我国油气能源安全,油气合作从被动、半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2)解决瓶颈手段增多。企业自己单打独斗时,“走出去”阻力重重,相当困难,“五通”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手段,一些手段带有根本性,起提纲挈领作用,如与资源国的政策协调和规划对接、提供外交支持、多渠道多用途提供融资手段、以融资促贸易和上游合作等。借助“一带一路”,还可实现从一对一的单点合作、一对三(如中亚天然气管道合作)的试点协作向一对多的整体协同转变。(3)借助“一带一路”深化油气合作可延伸向全世界。《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包括但不限于沿线国家。这种开放式合作使“一带一路”诸多便利让油气合作在全球范围可以借助,沿线国家以外哪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便利条件就可以应用到那个国家,以促进油气合作。由此,油气深化合作就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向三个方向延伸:向北极延伸、向非洲中部西部南部延伸、向南北美洲延伸。北极油气开发是未来的热点,我们已经进入,未来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便利,站稳脚跟、扩大规模,延伸到除俄罗斯以外的北极地区其他国家;非洲和美洲是我们的传统合作区域,随着“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扩大,未来可以将“一带一路”的便利条件用到相关国家中,促进这两个区域内油气合作更好地深化和发展。 03 三处借力“一带一路” 03 (一)借外交、谐政策 长期从事油气合作的人都知道,在合作项目的商洽和执行过程中,国家的外交支持、当事两国或多国政府的沟通协调和政策支持极为重要,也极为珍贵。在以往的合作历程中,外交支持和政策支持也有过一些,尤其是对俄合作比较明显,但其余大多数都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正常经贸合作,鲜有政府问津。《愿景与行动》将政策沟通列为“五通”之首,明确要“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可见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必可预见其效果。往后的合作,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府间周密详细的规划对接、富有成效的沟通协调,更加顺利地推进合作项目进展。为此,我们要尽快制定“一带一路”油气合作详细规划,按国别找出合作障碍,列出政策支持需求清单,上报国家有关部门,争取纳入政策协调与规划对接范围。 (二)借金融、谐经贸 《愿景与行动》提出,“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这为油气合作提供了诸多融资平台。如俄罗斯亚马尔项目,为分散风险,就可以引入丝路基金参与投资;中巴油气管道建设融资,就可以从亚投行等新的专门金融机构贷款;沿线国家油气项目收购并购,同样可以便利地从这些金融机构融资等等。这些新的金融机构将成为加快油气合作极好的促进器。 经贸合作的协调功能和机制也可以借助。《愿景与行动》提出,“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着力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商建自由贸易区;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创新贸易方式;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油气合作也不例外,无论是上游投资还是油气贸易,都应借助上述框架,除障碍、搭便利,促进油气经贸顺利快速发展。 (三)借通路、谐民心 《愿景与行动》提出,“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这些基础设施和关键节点的连通都可为油气合作所借助。通畅的国际道路、便利的运输和通关、良好的航空基础设施、高度的信息化水平等,为深化油气合作所必要,也必将为油气合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愿景与行动》还提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民心向背左右着油气项目合作成败,友好的社会氛围对推动油气合作非常有益,因此,油气合作既要由企业主动培植资源国友好社会氛围,又要借助政府的民心培养力量。“一带一路”将民心相通作为重点合作内容之一,为油气合作提供了很多可借助的项目,如可以将资源国员工的优秀子女纳入国家鼓励的留学生范围,协助争取获得奖学金;协助和支持在资源国举办中国文化年、中国艺术节、中国电影节电视周等;将油气科技合作纳入国家间科技合作范围,争取政策支持等。 04 三方面助力“一带一路” 04 集团公司海外油气合作既是“一带一路”的一份子,又是其中的先行者,因此不但要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行动者,而且要为“一带一路”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助其一臂之力。 (一)分国忧、立标杆 油气能源的“国忧”有四条:一是能源安全保障存隐忧。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5.4%,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达36.6%;进出口油气中,原油的93.5%、天然气的47.4%通过海上运输,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二是全球能源治理结构和油气定价体系不公正不合理,基本为欧美发达国家所把持。三是油气能源企业“走出去”规模还需要扩大、效益还需要提高。四是国家对油气能源企业“走出去”的监管体制和制度还需要优化和完善。基于此,我们油气企业要在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和完善陆上通道建设,继续修建油气管道,开辟“北极航道”。二是持续坚持油气合作“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大力度稳步“走出去”。三是积极为国家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结构和油气定价体系献计策、出力量、作贡献。四是诚恳接受和积极配合国家完善油气能源企业“走出去”的监管体制和制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成为标杆。一是在资源国成为外国公司与资源国密切合作的标杆。讲求互利双赢,将股东利益和资源国利益都发挥到最大;依法纳税,依合同经营,依承诺履行资源国义务;搞好安全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关注员工健康和发展;科学秩序开采,护好地下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二是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国分忧的标杆,快速回收投资并持续赢利的标杆,耕耘和平友好、远播中国文化的标杆,内部控制好、员工素质高的标杆,夯实国家与资源国战略关系、丰富“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的标杆。 (二)携兄弟、同辉煌 集团公司作为“走出去”的先行者,对海外合作多有积累:一是对所在国国情和合作环境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切身体验,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对外合作经营管理经验,三是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四是培养了一批各个专业的人才。以往为努力增加资源国的中国元素,我们帮助过不少企业“走出去”。今后仍要一如既往、加大力度、热情帮助,如介绍所在国国情和投资合作环境,帮助分析市场进入风险,力所能及地创造业务发展机会,介绍在当地经营管理经验,帮助培训和支持国际化人才,帮助协调所在国政府关系和当地社区关系,推动中国政府驻所在国机构建立中资企业交流、协调机制等。总之,对于兄弟企业,要有意识地带其出国门,携其入国际。分享经验,共克艰难,取长补短,共同打造“一带一路”辉煌。 (三)培植友谊、增强软实力 做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实践者和表率。充分利用合资公司培训预算,分批派遣当地优秀员工来华培训,资助其子女来华留学,邀请资源国政府相关官员来华考察、交流、培训等。搞好社区关系,支持社区发展,热心社会公益。树立国家形象,做到“油气合作项目到哪里,国家的形象品牌就树到哪里”;“石油人到哪里,高素质中国人的名片就递到哪里”。从而使国家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大幅度提高。 05 三大举措永葆先发优势 05 当今赶上“一带一路”推进的大好时机,应一方面加强政策研究,既加强与各路、各方面战略对接研究,又加强对资源国、资源区域的合作潜力、潜在问题和瓶颈等进行国别、域别研究。另一方面,组织编制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的奋斗目标、实施方案、工作要点和合作项目清单等。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四大战略通道 (1)在修建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西线天然气管道中用好“一带一路”便利条件。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已经开建,中俄天然气东线即将开建、西线也可望近年开建,连通这几条管道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便利条件,如建设期间遇阻时请求政府政策协调,利用丝路基金等新的金融机构对俄罗斯等国相关项目的投资兴趣或贷款支持积极参与境外段管道建设,促其早日通气等。 (2)规划修建中巴油气管道。《愿景与行动》提出:“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上日程,中巴油气管道建设可纳入其规划,之后考虑将管道延伸到伊朗,然后视油源气源和拟建的跨中亚原油管道经济性比较后,确定扩大原油管输规模的可能性和修建天然气管道的可能性。 (3)远期规划修建跨中亚原油管道。油源主要是伊朗和土库曼的石油,今后管道可向伊拉克等中东国家延伸。 (4)远期规划扩大中俄油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扩大中俄原油管输规模;扩大中哈原油管输规模,让里海增产石油部分流向中国。同时,视国内市场需求情况增建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 (5)开辟“北极航道”。因亚马尔项目,集团公司有幸参与“北极航道”的开辟,目前正着手开展工作。要将参与开辟和扩大“北极航道”提高到战略高度,力争成功,不能失败。“北极航道”既经济合算、节约成本,又舒缓“马六甲困局”。 (二)加快上游合作和配套服务“走出去”,建立“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新格局 (1)建成“一带一路”油气“龙脉”。从俄罗斯经中亚、中东到北非一带,是全球最大的油气富集带,犹如中国文化中所说的“龙脉”,这四大区域分处龙头、龙肩、龙腰、龙尾上。油气合作要借“一带一路”大好时机,将这条“龙脉”建成建好建健壮。这条“龙脉”囊括了五大战略区中的三个,未来的着力点重中之重在龙头和龙腰。俄罗斯资源基础雄厚,中俄合作仍处于起步期,潜力巨大,是未来上游合作规模上产的主要来源地,贸易合作也有较大的扩大空间。中俄合作最终可望拥有“三个最”:成为我国油气资源供应最大的基地;具有上游合作最大的潜力;这种贸易与实业并进、上游与下游一体、双向进入的合作模式使合作最紧密。中东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资源宝库,随着其在欧美地位的下降,其油气合作政策将呈越来越开放的势头,未来上游合作进入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多,而与我国的贸易份额将有所下降。龙肩部位比较厚实,中亚是我国油气稳定供应的重要来源和上游合作最成熟的地区,未来深化上游合作和油气贸易合作仍有一定的空间。环里海地区有合作机会;随着土库曼斯坦油气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与土库曼斯坦的上游合作比哈萨克斯坦潜力更大。龙尾相对比较灵活、比较活跃,不确定性更大一些,北非地区政治风险近年明显增大,上游合作发展得好会有较大突破,发展不顺的话可能突破小一些。 (2)串起两洋油气“珍珠链”。亚太“珍珠链”由印尼、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等国串起,上游合作有一些机会,但勘探项目机会多一些,商业风险大一些。印度洋“珍珠链”由缅甸、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等国串起,上游合作以风险勘探和海上项目为主,是未来上产的主力军之一。 上述两点做好了的话,未来海外油气合作权益产量增量的80-85%将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域外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后,油气深化合作同样随之延伸。在既有良好油气合作基础情况下,将“一带一路”的便利条件应用到中非西非南非和美洲地区,从而很好地助推这两个地区油气合作深化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在五大战略区基本覆盖。 同时,伴随着油气合作投资项目的良好进展,相关配套技术服务业务在其带动下也将得到快速发展,海外市场占有率和海外业务占比都可望大幅度提高,提前达到甚至超过中国石油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相关国际化指标要求。 (三)积极参与推动油气能源金融衍生品发展和全球能源治理变革 (1)参与推动油气能源金融衍生品发展 能源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油气现货、期货、金融产品合约、绿色金融等,应积极参与的工作有: 推动油气期货市场的建立并积极参与期货交易。全球石油市场现有五大现货市场(西北欧、地中海、加勒比海、新加坡、美国)和三大期货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量最大,其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三大交易所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交易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不仅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而且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以其只占世界总产量0.4%的布伦特(BRENT)原油(也是全球石油市场定价基准之一)决定着全球60%石油的价格[1]。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和最大的油气消费国,却对国际油气交易价格毫无话语权,随着国内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中国境内建立原油和天然气期货市场、争取油气国际定价话语权、进而影响亚洲能源金融体系,显得越来越必要,越来越迫切,这一点也越来越为业内有识之士所认识。可见,中国原油和天然气期货市场将呼之欲出,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深入研究,提前策划,积极推动这一进程;充分抓住机遇,从定价主动权要效益,从国内期货交易要效益。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去美元化”进程。油气企业在这一进程中可开展的工作,一是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在油气贸易、技术服务贸易和投资回收等业务中采用人民币结算;二是在使用中方融资中尽可能地促使双方就融资本身和相关业务结算支付中采用人民币结算。 在国际融资中积极应对绿色金融风险。绿色金融 指金融机构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充分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融入金融机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油气合作国际融资需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避免因疏忽绿色金融风险或对该风险估计不足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2)积极推动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变革 当前,全球能源治理组织有: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天然气输出国论坛(GECF)、《能源宪章》条约(ECT)、国际能源论坛(IEF)、联合国框架下的发展议程与世界银行为中心的能源扶贫与能力建设机制(UN/WB)等。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具全球影响的不对称三角结构[2](见下图)。由美欧发达消费国主导的IEA居于不对称三角结构的主导地位,其次是OPEC 和GECF,最弱的是代表能源“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UN/WB。ECT、IEF 和WTO(世贸组织)是沟通三者尤其是前两者的桥梁,其上方有G20/G8,下方有大量的地区性/领域性机制(如欧盟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亚太经合组织的能源对话机制以及北美的自由贸易协定等)以及各类能源环境类跨国倡议网络(transnational advocacy networks)。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非常有限,仅是IEA的观察员,没有加入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也只是能源宪章组织的观察员,合作仅限于信息交流和人员互访;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国,积极参与其能源工作组的工作,也倡议开展了低碳示范城市项目;还加入了国际能源论坛和世界能源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但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在这一传统治理体系中,中国一是话语权微弱;二是可能被与能源治理相关的新兴的气候变化防治体系所困住,中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及其后历次大会上的被动处境就是例证。因此,需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利用“一带一路”契机,搭建新的能源对话和合作平台,建立新的油气能源多边治理或协调组织,以反映最大能源消费国的利益诉求,整合生产国、消费国和过境国合作机制;同时要防备发达国家设置的“碳排放陷阱”。从而促进“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