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石油

旗下栏目: 石油 天然气 页岩油气 非常规气

创新推动油气田释放增储上产潜能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报                   发布时间:2018-10-23
摘要:中国能源网新闻栏目涵盖能源经济、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兴能源、节能环保、分布式能源等方面的国际及国内能源新闻资讯,供您了解能源行业市场动态、项目建设、行业监管、分析综述、国内国际能源新闻资讯。

上个月召开的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上,深化合作、依靠创新,发展高效益、低成本、环境友好型勘探开发技术,推动油气田释放增储上产潜能,成为业界共识。”

影响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前沿在哪里?我国油气资源与产业现状如何?当前资源和环境下,油气上游行业应如何破解困局、持续健康发展?上个月召开的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上,深化合作、依靠创新,发展高效益、低成本、环境友好型勘探开发技术,推动油气田释放增储上产潜能,成为业界共识。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以及数字化、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和能源改革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必须加快部署

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2017年,国内原油产量1.92亿吨,进口量4.19亿吨,进口依存度68%;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进口量920亿立方米,进口依存度39%。

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就要加快部署,通过推进油气藏评价、落地上产方案、成立研究中心、组建专业团队、提速非常规油气开发等,全力以赴增储上产。

近期,中国石油旗下各大油气田持续发力,四川泸州YS117H1-6井、长庆油田松5井、华北油田吉华2X井、塔里木油田325-H1井、大港油田埕66x1井、西南油气田高石001-X25井、新疆油田DXHW3234井等一批“明星井”扎堆诞生。

增储增产增效,技术瓶颈的突破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包括的内容多、范围广,并且高度的技术交叉性和复杂性又常常产生很多新的难题。对此,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认为,油气勘探开发需要努力创新思路,通过理论、技术、商业创新推动未来行业的高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表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应立足常规,盯住深海、深层和非常规,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增加储量发现,不断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

作为聚集陆上、海域、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前沿成果,科学分析未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交流与合作平台,由西安石油大学和陕西省石油学会共同发起的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自200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是业界知名的高端年度学术盛会。

创新油气藏监测技术

及时发现并高效开发油气藏

油气藏监测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及时发现油气藏、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以及提升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产量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已开发的大型油气田一直是增储上产的主力,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部分常规油气藏的开发已进入“双高”(高采出程度和高、特高含水率)阶段,发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难度越来越大。

本次会议上,稳定高效的积分法Q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低频可控震源地震在致密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与流体识别在页岩油勘探中的应用、地震精细时深转换方法探索及其在长垣老区中的应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岩性识别技术、人工源水平磁场分量观测技术在稠油油藏火驱火线前缘监测中的应用等一批油气藏监测新技术、新成果的出现,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

其中,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利用地震精细时深转换方法,将喇嘛甸油田北部区块反演结果转换到深度域,精细刻画了断层附近砂体的分布特征,指导了3口水平井的部署,砂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年增油1.7万吨 ,充分展现了新时深转换方法的精度及可靠性。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储层致密、纵横向变化大、“甜点”区预测困难等问题,通过长期研究与实验,发现低频信息对于储层预测比高频信息更为重要。该院运用这一特性,结合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储层含油高频衰减特性等,获得了比常规地震更准确的含油性预测结果。

对于油气田高质量挖潜增产,更多观点认为,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但增储上产难;探明地质储量多,但可开发动用储量少;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但开采成本高。因此,通过多学科融合,推动油气藏监测技术创新,对促进油气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创新油气藏综合评价技术

是高效勘探开发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作为将油气储量转变为产量的重要工艺手段,油气藏综合评价技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依靠物探、测井、地质、钻井等各类油气藏资料和科学算法,对深埋地下几千米的油气藏位置、品质和储量做出判断,为编制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这种看不见却能准确判断的技术,不仅难度高而且非常重要。自然资源部2017年组织开展的重要国情国力调查——“十三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将对陆上和海域130余个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评价,除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外,还将对页岩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展评价,为国家制定能源战略、产业布局、资源管理、企业勘探开发提供科学支撑。

正是基于这种重要性,本届会议报告的油气藏评价与管理新技术、新成果的论文占全部论文1/3。其中,复杂气藏三重介质微观储集特征描述技术、基于扩展有限元的水平井链式压裂数值模拟、大数据驱动下的“智能油藏”平台、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双高”水驱井间动态连通性评价、页岩油电加热原位转化井网优化设计技术、天然气水合物旋转冲击式二级破碎实验模拟及流场分析技术等前沿技术,吸引了众多与会代表参与交流研讨。

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认为,精细描述储层孔隙、溶洞、裂缝的搭配关系,准确认识微观储集特征对渗流规律的影响,是复杂气藏评价和优化开发的重点。

西安石油大学的研究表明,综合利用地质和工程数据评估压裂效果,可为优化压裂设计和现场压裂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的研究显示,相比传统梯度优化算法,多种群遗传算法极大降低了求解过程的复杂性,且具有较高的全局寻优能力,具有良好现场应用价值。

更多专家学者认为,在资源总体趋于劣质化且接替不足的大背景下,应大胆创新油藏评价思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通过多专业融合,深化成藏机理的认识与分析,科学改进算法,不断拓宽找油新领域。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非常规油气是重要方向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非常规油气勘查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

自然资源部通报(7月)显示, 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理论和试采技术方法体系的创新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历史性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砾岩油区成藏理论和勘探技术创新助推玛湖凹陷大油气区发现;特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动态物理模拟系统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有效指导致密气开发;针对顺北特深油气田、四川深部气田的钻完井技术攻关,大幅缩短了钻井周期;复杂断块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创新,促进了渤中西洼亿吨级优质油田群的发现。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非常规油气是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各大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入的加大,国内非常规油气藏开发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周德胜认为,目前,非常规油气开发仍面临诸多技术屏障,需要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开展更广泛、更有效的交流。本届会议学术报告中,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高效开发气藏工程方法研究、排采过程中煤岩压裂缝壁面失稳机理分析、■致密砂岩注超临界CO2驱油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作用研究、长庆致密油气完井压裂新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等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借鉴北美非常规油气成功开发经验,以“提高单井产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为目标,通过致密油采用大井丛布井、小井距立体式开发、长水平井细分切割分段压裂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和作业效率。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将研究形成的一套反映页岩气藏开发过程中解析—扩散—多尺度耦合流动特征的水平井开发气藏工程技术方法,全面应用于涪陵页岩气开发动态分析及开发方案优化设计中,为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技术方法。

与会专家建议,非常规油气藏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应坚持创新地质理论、持续优化改进现有工艺、努力发展综合利用技术。

油气资源开发

安全环保和低污染成为发展方向

近年来,油气田企业提质增效方式已由以增量投资带动上产增效向存量挖潜带动稳产降本增效转变,油气田开发建设也更加重视环境友好的技术,安全环保和低污染成为技术发展方向。

10月1日正式实施的《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首次明确提出了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信息化、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要求,我国绿色油气田建设从此有章可循。

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将会是持续提升实时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坚持安全第一,持续加强HSE管理,确保人员、物资和井的安全,减少占地和噪音,保护自然环境,节能减排,努力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排放。

对此,本届会议对环保高效增油技术进行了热烈、充分的交流与研讨。新型绿色纳微米材料调堵调驱及复合驱油新技术、油田产出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剂、微生物油井防腐与污水处理技术、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老油田稳产侧钻新工艺技术、超低渗透油藏“体积压裂+渗吸采油”有效开发新模式、RFID智能滑套多级压裂技术助推油气开发降本增效、绿色高效非均相化学驱油技术、微乳液型降压增注剂、电加热辅助SAGD生产技术、绿色高效非均相化学驱油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充分展现了业界为更经济、高效、安全、环保地获取油气资源所做的努力与贡献。

对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更多专家认为,必须重视安全环保和低污染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与制度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资源生产和消费的深度融合。同时,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油气监管制度,坚持“保护中开发, 开发中保护”,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