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海油的海外资产已经超过公司总资产的40%。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大力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新的区块、优质资产的收获硕果累累。其中,海外勘探、开发、设计等研究工作功不可没。接下来,海外科研工作要怎样再上新台阶,助力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怎样培养一批高质量、国际化的科研人才,让海外科研后继有人呢?9月19日~21日,在研究总院“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论坛上,来自研究总院相关领域的专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本期“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为你专题呈现。 发挥自身优势 实现各方共赢 相对来说,中国海油走向海外的步伐较晚。然而,出发晚并不意味着没有赶超的机会,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海油的研究团队在技术研究过程中啃下了很多块硬骨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时代对中国海油提出了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其中之一。目前海外合作项目的合作模式较多,不同区域的项目管理模式阶段划分不尽相同,在海外合作中,我们更应该坚持并保持一个原则:不仅要考虑经济收益,还要全方位追求合作各方利益最大化。 具体来说,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上,优先考虑利用合作各方自身的施工资源;在采办过程中,优先考虑合作各方的材料,分析和比对成本优势;制订对公司产品和走向海外的最有利方案,这些都是我们要坚持和实现合作各方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海外项目不同于国内项目,有很多特殊性。不同区域、不同合作公司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法律条文、经济评价模式都有很大差别,这些都需要在研发方案中有所体现。随着海外工作的推进,不同项目的新要求和新情况也会逐渐增多,躺在原来的经验上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地优化方案,更好地推进后续项目的展开。 在巴西Libra项目中,作业者本已制订好完整的开发模式,但通过进行平行研究,我们发现有不少可以进行继续优化的地方,由此提出节省投资的优化建议,部分被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采纳。这不仅对整个项目的投资优化起到很大作用,也是维护各方利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海油一直坚持安全至上的理念,在海外项目的研究中,保证项目的安全平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与国外的安全生产统计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中国海油积累了大量的设计、建造等安全生产经验,我们有稳定的技术队伍,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积淀,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设计、建造、运维的整体优势,保障海外项目更安全地运行。(作者 贾旭 系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以终为始 打造“铁军” 近年来,中国海油积极开展海外油气业务,扎实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同“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深入合作交流,并取得显著成效。 勘探是龙头,储量是源头。发挥勘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龙头作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海外获取更多优质勘探区块,获得更多经济可采储量。近些年来,针对这一目标,我们紧紧围绕战略核心区,采取“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的勘探策略,通过开展战略选区研究,实现新项目评价由机会驱动向战略驱动的转变,以获取更多的优质区块;针对制约油气勘探的重大地质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持续开展攻关研究,加强技术储备,提高勘探成功率,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可采储量;努力寻找与资源国之间油气战略合作的契合点,通过联合研究模式、机会与战略驱动模式、政府搭台等合作模式,多层次深领域地推动海外油气业务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在海外策略和方法上要步步为营,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过硬的科研团队来实现。尤其是海外情况复杂,条件艰苦,更需要发挥科研人员的铁军精神。建立“高学历、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着重培养科研人员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是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从事海外勘探研究,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而且区块勘探面积和勘探周期都有“篱笆墙”限制,特别是钻探成本很高,所以在开展海外新项目评价和井位研究时,技术评价成果必须做到“快、准、稳”。 二是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中国海油走向海外的时间较晚,很多区块都是别人啃剩下的“硬骨头”。如果沿袭传统的勘探思路,往往很难打开局面。只有创新思维,打破旧观念的束缚,才有可能引领勘探取得新突破。目前在很多地区的勘探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地质认识,不断创新关键技术,才能取得更大的勘探突破。 三是要有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科研人员从事海外工作非常辛苦,有时去非洲,顾不上40多个小时长途飞行和转场的疲劳,在宾馆登记完、简单洗漱后就马上赶往资料室和会议室;有时在中东,顾不上室内近50℃的高温,在没有空调的条件下,仍然一丝不苟地在酷热的岩心库房观察完每一盒岩心;从国外回来,有时顾不上倒时差,下飞机后只是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就急忙从机场直接赶往公司,准备好各类资料,抓紧时间开展分析论证。这些都是科研人员在海外工作中的常态,所以,对于从事海外勘探工作的科研人员而言,具有能吃苦、讲奉献的敬业精神至关重要。(作者 胡孝林 系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立足角色定位 加强自主研发 在不同资源国、不同项目上,中国海油一直扮演着作业者和非作业者两种角色。角色不同,科研工作便各有侧重。 尽管大家普遍关注海外项目的回收成本,但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忽视研究工作所带来的长期效益,要顾全大局,依托国家或集团公司重大项目,支持开展海外的相关研究。不同于在国内开展工作,在国外推进工作尤为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制订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的指导原则,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合作伙伴的关系。中国海油在海外项目的前方、后方要形成一盘棋,为科研人员的后续工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非作业者项目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项目上,获得科研水平比较高的成果比较难,存在一些资料无法提供、沟通渠道不通畅的情况。我们要承认,在刚进入某些国外项目时,对具体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开始阶段就是快速学习的阶段,当逐渐参与到项目中时,就能基于非作业者本身的技术储备,为作业者提供优化建议。比如在OML130区块,刚开始我们以学习为主,等国内一些常规深水油田开发作业量逐渐增多时,我们可以利用在海外的学习经验,提出一些提质增效的建议。 同时,我们还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特别是在非作业者项目中,尤其要明确学习的方向,瞄准重点、关键性的技术进行研究。比如在巴西libra项目中,我们提出提质增效的措施,影响作业者的决策。但我们也经常碰到国内没有遇到过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公司的支持下做深入研究,不断加强技术储备。 作为科研团队的中流砥柱,青年人具有得天独厚的学习能力和优势。因此青年科研人员要树立系统学习的意识,提升自己多方面的业务能力。在海外从事科研工作、参与技术交流时,出差的时候往往形单影只,所以科研人员要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架构,尤其要提升对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以便做到在与外方作业者沟通专业问题时无障碍,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对科研人员的要求。(作者 曹砚锋 系研究总院钻采研究院完井总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把握各方目标 着力科研落地 我们知道,中国海油走向海外的步伐相对较晚。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国际合作中的分歧,发出中国海油自己的声音,提高技术支持的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将技术支持团队的研究成果和优化建议在前方“落地”。 海外项目分为作业者项目和非作业者项目。一般来说,作业者主要负责具体对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经营进行管理,非作业者主要通过联合管理委员会来参与经营管理。要成为作业者,从非作业者做起是快捷之路,也是必由之路。面对技术较强的作业者,对于非作业者来说,一方面是挑战,另一方面也是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积极抓住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需要坚持一个立足点,从两条路出发。首先,要统一合作双方的目标,即坚持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立足点。无论是作业者还是合作伙伴,大家在项目中的诉求是相似的,即提高项目的经济性。只有在这一问题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能有提高话语权的机会。其次,要做好从两条路出发的准备。对内而言,要及早研究,及早准备。只有做好项目的基础研究,如平行研究或者专题研究等工作,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外来说,要及早发言。往往在作业者尚未形成结论之前,非作业者提出的建议更容易被接受。因此要掌握好发言时机,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有理有节,持之以恒,只有这样,非作业者的建议才有可能纳入作业者的研究成果,合作伙伴才可能成为建设性的伙伴。 实现双赢,除技术层面的交流之外,文化层面的交流亦不可或缺。项目的各个合作方往往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迥异,且各有文化禁忌与思维定势。作为技术人员,应该积极了解合作各方的文化背景,避免触碰对方的“雷区”。此外,由于不是母语,科研人员对技术细节的表述尤其应注重准确性,对关键点进行充分、详实的阐述,因而选取恰当的词汇、梳理发言的逻辑层次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事前做好“功课”。(作者 杨莉 系研究总院开发研究院油藏总师、高级工程师) 现场问答 问:你认为制约大西洋两岸勘探最关键的技术难题是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胡孝林:大西洋两岸地质条件复杂,面临很多的地质问题与技术难题。我认为,深水盐下地震采集与处理技术是目前制约大西洋两岸油气勘探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项重大技术难题,建议要整合公司资源,凝聚专业合力,加大研究投入,持续系统地开展技术攻关,并且做好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 问: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那么研究总院在海外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哪一种类型的人才比较欠缺,需更加关注和重点培养? 胡孝林:技术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我认为目前海外有两种类型的人才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一是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型管理人才,大力培养通晓国际评价规则、技术方法和研究流程,精通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的国际化人才非常重要。二是区域性专家型人才,这是我们解决海外区域性复杂地质问题的必然需求。 问:在中国海油实施海外油气产量长远规划目标的过程中,研究总院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莉:我认为可以从三点出发:第一是做什么。当下来说,重大的储量、重大的产量、重大的投资是影响研究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技术需要围绕这三大项目去做。第二是什么时候做。研究是有周期的,如果等到项目需要某项技术的时候再去研究是来不及的,所以我们关键性的技术至少要提前两至三年,甚至是四到五年去研究。第三是围绕项目的难点去做。研究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集团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和我们海外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海外业务需要往哪方面投入,我们技术人员就要提前做哪一方面的准备和研究。 问:研究总院和国际公司如何更好地对接,助力集团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实施? 杨莉:国际公司与研究总院就是前方和后方的关系,为更好地发挥我们技术人员的作用,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提早发声,让前方更为主动;第二,在关键节点上发声,让前方的声音更有力量;第三,看到某些需求的时候,提前研究,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让前方的决策更有基础。 我们的目标就是从技术层面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比如,研究总院在西非深水区做了十几年的研究,在勘探、开发、生产和钻采工程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经验,类似于这样区域的项目可以再扩大。 问:在推进“中国制造”走出去时我们面临了哪些困难? 贾旭:我们在推进“中国制造”走出去时,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海外项目不同于国内项目,情况十分复杂,我们不能躺在原来的经验上一劳永逸。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积累经验,才能持续改进,把后续项目做得更好,使我们的设计队伍走向国际。第二,让海外项目业主愿意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愿意使用“中国装备”进行施工。对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内设计、制造、施工以及原材料方面的优势,让外方真正看得到提质增效效果,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国际。 精彩话语 海外项目不同于国内项目,情况十分复杂,不同区域、不同的合作公司,其管理模式、商务模式、法律条文存在很大差别,只能靠我们自己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探索。不过,中国海油在国内的各类项目上有着长期、大量的经验积累,在技术把控和安全管理方面更占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保障海外项目更安全地运行。 ——贾旭 目前,公司海外的油气储量和产量主要来源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的总体思路就是坚持做强做大海外业务,助力海外高质量发展战略。 ——胡孝林 与作业者交流沟通存在分歧是必然的,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作业者们希望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作业者的观点被认可,一种是建设性的意见被提出。在项目复杂的状况下,作业者更希望听到建设性的意见。 ——杨莉 在作业者项目中,我们不遗余力,对海外业务进行全方位支持。很多工作在国内开展非常容易,但在国外推进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对此,我们可以制订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的指导原则,加大科研投入,为研究人员的后续科研提供更多条件。 ——曹砚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