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石油

旗下栏目: 石油 天然气 页岩油气 非常规气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出大招” 启动预售交易防“气荒”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18-04-19
摘要:4月19日讯,4月18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中海油启动首场天然气预售交易。
能源,油气,天然气

4月18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中海油启动首场天然气预售交易,这是相关部门为应对我国冬季天然气“气荒”做出的积极调整。

具体来看,4月18日上午,中海油共挂出一笔6万吨(7月份交货)LNG保供整船,通过竞价成交6万吨。成交价3380元/吨——3390元/吨,最大单笔成交量12000吨,最小单笔成交量500吨。参与竞价企业共12家,其中11家企业成交,总计成交21笔;下午挂单总量3万吨,成交3万吨,其中4200元成交27950吨,4210元成交2050吨。最大单笔1000吨。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表示,为了平稳有序地实现冬季保供资源预售,积极为用户挖掘更优价、更优质资源,中海油积极发挥自身现货和中长协资源池优势,在交易中心平台上为用户冬季保供提供锁定资源渠道。一是落实国家市场化改革号召;二是提供市场化保供手段;三是进行天然气基础设施开放先期试点,这是一种可复制的接收站开放的市场化模式或者雏形,交易中心和中海油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推出更多合约进行试点,为今后进一步开放LNG接收站打下基础;四是为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最直接的渠道。

需要一提的是,2017年冬季我国天然气“气荒”严重程度历史罕见,暴露出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低下,储存条件减弱,调峰能力差等一些调峰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并且由于供应缺口巨大,国家实行“限工业保民用”的政策,导致工业方面天然气供应急剧下降。并且天然气定价机制并不健全。

据中宇资讯监测,2017年10月上旬国内工业天然气价格在3000元/吨附近,至12月中旬前后,已攀升接近10000元/吨。如此大的涨幅以及供应量的短缺导致诸多下游客户迫于成本压力无奈停工,给相关企业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不利于我国提倡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政策执行。

中宇资讯分析师沙文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进行的天然气预售交易,可以帮助一部分下游用户提前锁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天然气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保证自身的货源供应,可以稳定自身的正常运行。尽量避免遭遇2017年冬季出现的供应短缺和价格非理性暴涨。

天然气预售交易对市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预售交易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天然气市场的大概走向,帮助天然气生产或者采购厂家体现进行资源配置,降低企业风险。

据了解,4月18日进行的预售交易的提货时间为2018年7月份和11月份,交收地点为中海油浙江宁波LNG接收站,运送范围为浙江、江苏、上海和安徽区域。以上地区常年使用进口天然气,冬季的气荒问题并不严重,并且本次预售交易的量偏低,在1-2船气。

沙文波指出,北方市场由于“煤改气”、冬季供暖等原因,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气荒出现为大概率事件。预售更多体现为保供创新模式的尝试,后期整个预售交易的范围和交易数量可能均向北方偏移。

他还表示,天然气在我国能源市场的地位逐年上升,天然气市场的活跃程度亦逐渐提高。面对日益增涨的需求量,不仅是国内天然气供应量要迎头赶上,包括天然气价格制定、储存能力、调峰能力同样要与时俱进。天然气预售交易启动可以说是我国天然气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试点项目,可以帮助我国天然气市场更加健康、合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