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油气,凝析气田 截至2月27日,塔里木油田塔中I号凝析气田开年有塔中726-1X井等3口新井试油连续获高产,气田延续了2017年新井成功率96%、盈利13.6亿元的高效开发势头。 按照传统认识和已有的经验,碳酸盐岩勘探就是寻找大缝大洞,所谓的“羊肉串”地震反射,才能形成较大的产能规模。而塔中Ⅰ号坡折带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和多期叠加改造,具有多套油源供烃、多期油气运聚的复式成藏特征,其复杂的成藏演化过程一直困扰油气藏勘探开发。 地面破解困局,地下寻找钥匙。传统的地质认识认为,断裂带只是油气运移通道,其本体内不会有油气藏。为此,科研人员转变思维,对失利井重新认识,详细摸排,创新提出碳酸盐岩断溶体认识,对油气藏认识从“层状油气藏”深化为“树状断溶复合油气藏”,利用超深断溶体“六定”刻画法,分层、分带、分段全方位立体描述断溶体油气藏,逐步摸清了形如石榴籽的断溶体内部特征。 转变思路天地宽。传统观点认为新井部署要靠近断裂但必须避开断裂,目前认为断裂带本身控储成藏,就是油气富集场所,新井必须斜穿断层,发生井漏后强钻30至50米,完全揭开优质储层,有效沟通缝洞体主体,避免后期酸压改造,从而降低完井成本。针对形如石榴籽般的内部特征,新井设计从“避断裂”到“穿断裂”,井位部署从前期围绕“串珠”反射的散网式转变为沿断裂带逐条评价、逐段滚动、择优开发,实现轨迹精确制导,钻井成本大幅下降,钻井成功率得到保障。 塔中Ⅰ号凝析气田过去运用“擦头皮”的水平井开发模式,是破解碳酸盐岩“好景不长”难题的利器,却是一把双刃剑,钻探难度犹如在6000多米的地下“穿针引线”,对工艺要求高,钻井成本高,安全风险高。 随着断溶体地质认识的转变和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对新井实施“小斜度、穿断裂、多靶点、微侧钻”的工程技术思路,将钻井方式优化为多靶点定向井,降低新井建产风险,力求让每分投入都有产出,有质量、有效益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单井每米成本降低1290元,单井成本降低18%。其中中古102-3X井,单井投资较相邻水平井中古102-2H井减少3300万元。 转念之间,逆势而上,开发生产从“被动避水”变为“主动排水”。油气藏技术人员积极转变开发观念,对每口出水井开展水体规模及后期潜力评估,创新提出缝洞型碳酸盐岩四种出水模式,并制定转低压自喷、气举、抽油机排水等多种地面配套方案,主动排水,根治水患,以免储量因水侵而成为无效储量。中古29-1井因高含水,在关井近10个月后开始排水采油,排水1500立方米后稳定生产,目前日产油96吨、天然气1.8万立方米。转变思路以来,塔中I号气田排水采油气,累计增产油近4万吨、天然气0.5亿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