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美国,页岩油,产量 石油市场的供需正在趋向平衡,但美国的页岩油产量成为国际油价最大影响因素之一。 12月13日,380多名油气行业专家就面对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时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从全球范围来看,到2040年石油的需求尚未到达顶峰。”12月1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下称OPEC)秘书长穆罕默德·萨努西·巴尔金多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2015、2016年连续两年油气上游勘探开发投入下降27%后,预计从2017-2040年,全球范围内将迎来10.5万亿美元的石油投资需求增长。这是巴尔金多自2016年7月出任OPEC秘书长后首次来到中国。 12月1日,OPEC与俄罗斯等产油国联合声明,与会国一致同意延长减产到2018年年底,豁免减产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明年产出不会超过今年水平。此外,OPEC将于明年6月考虑是否进一步调整减产。 OPEC的减产与石油供给的过剩有着直接联系。“从价格周期来看,此次国际油价下跌的程度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巴尔金多说,石油价格的循环是油气市场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从1940年代开始,石油市场共经历了6次价格周期,主要由需求和供应两大基础因素分别或者共同推动。“投机活动在内的非基础性因素也会对价格周期产生影响。” “这一轮价格下跌是由供给严重过剩所推动的。”巴尔金多表示,与1985-1986年间的石油价格下跌表现不同,此次石油商品的下跌比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幅度还要大。 OPEC能源展望报告显示,2008-2015年,非OPEC国家的石油供给增长了790万桶/日,OPEC国家的石油供给增长了150万桶/日。“从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石油价格不断下跌,上游投资受到很大影响。”巴尔金多表示。 “目前石油市场的平衡在实现过程中,OPEC有信心结束石油价格不健康的循环。”巴尔金多说,OPEC正在努力实现减产合作宣言走向制度化,并邀请所有石油生产国家加入其中,重新建立一个市场平衡。“我们欢迎其他石油生产国加入减产合作宣言,上不封顶。” 巴尔金多指出,为达成预期减产效果,OPEC已专门指定了一个名为部长级监控委员会的机构,监督合作宣言的实施以及市场的发展,“未来OPEC将致力于设计一个框架,持续对供给进行管理,帮助实现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市场。” “2018年国际油价在50美元-70美元/桶间波动,在50美元-60美元/桶之间波动的可能性更大。”IHS Markit公司副董事长兼特朗普能源战略顾问丹尼尔·耶金在论坛上表示,2018年全球将有180万桶/日的增长需求。OPEC在其发布的展望宣言中预测明年的需求为150万桶/日,与减产合作宣言上调节的数量一致。 美国页岩油将成为左右国际油价最大的因素之一。“现在美国页岩油产量已经达到500万桶/日,相当于一个独立国家的增量。”丹尼尔·耶金表示。 巴尔金多则预测,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将从2016年的450万桶增至2025年的870万桶。“炼制技术、前沿的管理模式和世界金融的发展正使得美国和加拿大的页岩油成为全球能源的组成部分。” “我们预计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时,才能抑制美国页岩油开发的动力。”IHS Markit公司石油市场部副总裁JimBurkhard表示,美国的石油产量取决于其资本可供性,如果WIT价格在50美元以上,美国的原油产量在未来6到12个月内将呈现显著的增长,“如果WIT在40美元-45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资本支出将大幅减少,使得产量难以继续。” “美国原油库存已成为衡量OPEC及俄罗斯减产是否成功的标准。”JimBurkhard在论坛上说道,OPEC和俄罗斯减产的关键目标是OECD(经济与合作组织)和美国的库存降至五年来的平均水平。“目前原油库存还是处于高位,考虑到对2018、2019年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长的预期,宣布减产已见效为时过早。”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8日当周原油库存下降511.7万桶,超预期的下降289.4万桶。截至10月,OECD的石油库存过剩已减少至约1.37亿桶,2016年7月这一数字约为3.8亿桶,为五年来最高水平。 在OPEC国家中,沙特率先做出了表率。作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大对美原油进口国,沙特在石油减产的同时,也减少了石油出口量。“目前沙特对美国的出口量接近过去30年低点,反映了其降低库存的策略。”JimBurkhard表示,虽然全球需求强劲,但不足以扭转2018年石油供需过剩的情况,OPEC有可能将减产协议延至比明年年底更长的时间。 与此同时,新的行业在渐渐崛起。“204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达到1万亿美元,汽车保有量占比增至16%,中国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中最大的市场。”丹尼尔·耶金表示,未来全球汽车需求增长最大的城市将是北京。 “从新能源汽车种类来看,燃料汽车的发展将难以与纯电动汽车匹敌,市场规模会受到一定限制。”丹尼尔·耶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前中国政府推行的政策和企业的投入都更倾向于发展纯电动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