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石油

旗下栏目: 石油 天然气 页岩油气 非常规气

大庆油田:新中国第一个特大油田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07-08
摘要: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油气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其发现和开发,令我国石油在当时能够自给自足,不但一举摘掉了我国长期以来被冠以的“贫油”帽子,还为新中国工业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血液”。
大庆油田,特大油田

游客在大庆油田松基三井参观。 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油气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其发现和开发,令我国石油在当时能够自给自足,不但一举摘掉了我国长期以来被冠以的“贫油”帽子,还为新中国工业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血液”。松基三井是大庆油田最重要的一口发现井,这口油井于1959年9月26日喷出有工业价值的油流,意味着大庆油田被发现的序幕徐徐开启。在这口井发现之前,我国的地质学家已经在松辽盆地上进行了长时间的地质勘探工作。

我国历来有“油在西北”的说法,玉门油矿是西北地区的老油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于1955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紧接着在柴达木盆地又发现了油泉子、油矿山等小型油田,1958年在青海地区也陆续发现油井,这些油田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石油紧张的状况。但当时西部地区已经探明的石油蕴藏无法完全解决我国的石油短缺问题,且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原油运输也存在很大问题。

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是否蕴藏着石油?地质学家们早已作了多方探讨。比如1953年,谢家荣在《探矿的基本知识与我国地下资源的发现》一文中,认为“华北平原、松辽大平原下面也都可能有石油蕴藏”。1954年李四光应石油总局苏联专家小组组长特拉菲姆克教授的请求,作《从大地构造观点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的远景》的报告,认为“华北平原与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是值得进行的”。1954年,黄汲清、谢家荣、翁文波等人合编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张系统全面的油气远景预测图——《中国含油远景分布图》,把松辽平原划为三级可能含油区。

1955年,来自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的勘探队伍齐聚松辽盆地,开始对这一地区进行摸底勘探,结果表明该地区是一个含油远景极大的地区。1958年,党中央作出了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决策,从此,中国石油气勘探的重点逐渐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1959年4月11日,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承担的松基三井在高台子开钻,7月20日完钻,8月29日完井,9月26日原油外溢,经过测试,原油日产高达10.758~14.928吨,由此,大庆油田发现的序幕开启。

然而,一口油井出油,并不等于整个地质构造出油;一时出油,也不代表能够长期出油。为了彻底摸清松辽地区的地质构造,用实际勘探数据、理论分析成果向国家和人民证明这个地区的含油远景,1960年2月,石油工业部决定开展石油大会战,从全国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在松辽地区打一场“歼灭战”。

1960年5月1日在萨尔图召开了万人大会,宣布开始大会战。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聚集在“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萨尔图地区,白天在野外大负荷勘探、钻井,初期没有房屋,晚上就在四面透风的帐篷里居住。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作者发扬了“铁人”精神,喊出了“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他们不怕苦累,展现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从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生产的原油开始外运,大庆长垣巨型含油构造一步步探明,大庆油田用最快的速度建成了。

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所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不管是数量上或者在品种上,都已经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大庆油田的发现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重大的科学意义,是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事件,我国石油工业开始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9月26日,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60年前,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