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生物质 11月,吉林大地大片大片的玉米秸秆被打包运往附近的工厂。粉碎、发酵、压块……小小秸秆,开启了它的“绿色之旅”。 第一批秸秆来到长春市九台区东湖镇。在吉林省伯宇现代农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内,秸秆经过清洗、高温、膨化,发酵成饲料。 “饲料喂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喂鸡、鱼,鸡粪、鱼粪作为肥料,用于明年的玉米耕种……”公司负责人孙志彪告诉记者,秸秆完成“旅行”后,以另一种形态回归土地。 第二批秸秆来到卡伦镇。在九台区城西长拖秸秆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内,成千上万吨秸秆在这里被粉碎。方捆的秸秆做成饲料。圆捆的则做成基料。合作社负责人称,粉碎后的秸秆一部分运往长春,由一家企业将其加工成有机肥的原料。另一部分,将运往浙江变成饲料。 像“长拖”这样的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仅九台区内便有20多个,由此也催生了近700位秸秆收购经纪人。这些经纪人有效解决了农户面对秸秆处理“单打独斗”的困局。 秸秆的综合利用,让九台区获得了不少荣誉。2016年,九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位居全省第一名;2017年位居全省第二名;2018年11月,九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在德惠市,一批批秸秆正被送往国能德惠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秸秆按质论价,每吨200元到250元。每天,在这里等候质量验收的车队,成为德惠经济开发区北区太兴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年补助政策好,预计能收购25万吨左右。”国能德惠公司负责人孙培义告诉记者,他们组织了26个作业队,投入174台设备,每天收购秸秆的作业量达到3000多公顷。 据介绍,国能公司目前每天发电70万千瓦时,可消耗180公顷土地的玉米秸秆,全年秸秆消耗设计能力约28万吨。 不仅仅是发电,在德惠,肥料项目、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沼气项目、秸秆成型燃料等项目,正不断解决当地的秸秆问题。 除了离田利用,秸杆还田是其最短的旅行。 在公主岭、农安、梨树、松原等地,丰收过后的秸秆被直接粉碎还田。 据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介绍,吉林省秸秆还田技术已经成熟,不仅解决了秸秆如何处理的问题,还建立了以玉米秸秆还田为核心的玉米生产体系。 农业的春华秋实,一半在籽粒,一半在秸秆。小小秸秆的“绿色之旅”,正彰显着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不断探索的坚定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