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电,天津华电 从“随使随有”到“随使随调”——中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天然气集约化管理模式 与2018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京津冀“炙烤模式”开启的格外早,5月,多地接连发布高温预警,用电负荷屡创新高。 在天津市最大的燃机项目——天津华电南疆热电公司9FB“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王福勇带领着他的团队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一轮的迎峰度夏“保气”大战。 南疆燃机项目总装机容量93万千瓦,供热能力65万千瓦,建成后年供热量606万吉焦,年发电量41.67亿千瓦时,最大供热面积约1400万平方米,是华电集团在天津区域的重点项目,被列为天津市热电联产规划重点项目、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26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是滨海新区改燃并网重要热源。 有别于华电其他的燃机项目,南疆燃机建设初期就在“口粮”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长补短,寻求专业团队保驾护航。这个专业团队指的就是王福勇这里。 王福勇,中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简称清洁能源)华北分公司负责人,自2015年以来,他们就将南疆供气项目作为重点推进工作,分别从天然气气源协调、上游LNG接收站合作谈判、供气通道建设、合同谈判、生产运营对接、财务结算等方面着手推进。 根据区域划分,南疆燃机的主要气源来自中石油天津分公司。2017年,华北地区的大规模“气荒”给南疆项目提了个醒,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专业团队的努力下,2018年11月13日起,清洁能源华北分公司成功将中石化气源引入南疆燃机,打破了单一气源的格局,实现天然气供应零的突破。 “稳定的气源是燃机发电的立根之本。新气源的引入有效降低了电厂因‘口粮’不足被迫停止发电的风险,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随使随有’。” 王福勇向记者表示,光有充足的燃气来源并不够,关键是要实现“随使随调”的目标,而想要达到这一步,难度不亚于气源的开拓。 天然气,不同于煤炭,可以存放在煤电企业自建的煤场中,其只能存储在上游LNG接气站,调用时给还是不给气源方说了算。去年,南疆燃机进入168小时调试期,该公司计划发展部郭强和他的团队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一季度,南疆燃机多次向华北电网提票申请168小时试运,但均未能如期完成。机组频繁启停、供气计划执行率低、大幅退量等现象,给我们的气源协调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郭强告诉记者,因为南疆项目是交由专业化团队运营,所有“气”的协调压力都在他们身上。再加上调试期正值北方供暖季,“随使随调”就变得难上加难。他们几乎24小时长在了南疆燃机的集控室内。 专业团队的功力不容小觑。2月下旬,南疆燃机获电网批准进行调试,在华北区域供气形势极为紧张、调试用气尚有3000万立方米缺口的情况下,清洁能源公司领导带领生产运营部、华北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等多次出面协调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成功争取到2710万立方米平价气,不仅为南疆燃机试运提供了用气保障,还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保证了南疆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4月28日,南疆燃机顺利通过168满负荷试运,正式进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清洁能源在天津区域天然气供应突破1亿立方米大关,华电集团气电互保战略引领下的天津区域产业协同崭新的合作模式正式开启。 “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发电运营商,截至2018年底,华电集团已投运天然气发电装机达1500万千瓦,每年天然气使用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如果天然气能够向煤炭一样集约化管理,并借鉴南疆燃机交由专业化团队运营的模式,我相信可以有效缓解燃料‘卡脖子’问题,最大程度规避市场风险,更好地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清洁能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兰强向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