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 4月24日上午10点,随着浙能绍兴滨海热电公司二期工程最后一台机组——6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全国最大绿色环保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至此,该公司共6台机组每小时的最大供热量可达2100吨,每年最高可提供蒸汽量1800万吨,将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印染纺织行业集散地——绍兴滨海工业区提供稳定优质的热能保障,为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浙能集团公司董事、党委委员,浙能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孙玮恒,省能源局副局长金毅,省能源局电力处、滨海工业区管委会、柯桥区经信局、柯桥区热管办、绍能电力,浙能集团建设管理部、生产安全监察部、浙能电力公司、滨海热电公司以及各参建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参加6号机组投产仪式。 投产仪式上,孙玮恒对滨电二期工程全面投产的贡献和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代表集团公司对省政府相关部门、省能源局、绍兴市及柯桥区政府对项目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项目总承包单位及各参建单位为项目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他希望滨电公司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市场开拓,为滨海印染集聚区提供良好的能源保证,为集团公司的“四业”发展作出贡献。 浙江省绍兴市聚集了众多的印染纺织企业,是浙江省级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纺织产业的集聚区呼唤充沛的热源供应,而绍兴热源点的缺失则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满足该地区的热量需求,浙能集团审时度势,果断抓住了这一有利的市场先机,投资建设浙能滨海热电公司,作为集聚区的热源配套工程。2011年10月18日,滨电一期建成投产,随着目前二期工程的全部建成投产,该公司的总装机容量达82.8万千瓦,热源供应可满足印染纺织企业的需求。 投产仪式上,地方政府对滨电公司为印染集聚区的热源提供及为地方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滨电公司再接再厉,在印染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把握机遇,争取更大的作为,并祝愿浙能集团和滨电公司取得更大的发展业绩,再创辉煌新篇章! 绍兴是全亚洲最大的印染纺织行业集散地,对应行业蓬勃发展的是对热力蒸汽的巨大需求和对环境保护的严竣考验。在2011年前,绍兴地区还没有一家大型的热电联供企业,同时印染纺织企业也是散布在各处,其用热基本都是靠自备的小锅炉提供,环境压力大。对此,浙能集团在建设滨海热电的规划中除了考虑为集聚区提供优质充足的热源,还倍加重视区域的环保问题,严控工程排放标准。 浙能滨海热电二期工程建设严格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充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的要求,同步建设超低排放设施。该工程环保投入高达4.5亿元,仅超低排放就投入3.1亿元,总投入占该工程总体投资的15%以上。该工程4台投产的机组排放指标均优于设计值,很好地实现了清洁化生产的预定目标。据测算,滨电公司每年可减排区域内各类大气废物超过16000吨,将为地区环保做出卓越贡献。 此外,浙能滨海热电公司计划投资3600万元,首次对工程实施去工业化景观改造,根据设计方案,“防风林”意向的堆煤场、树形幕墙的锅炉房、绚丽多彩的“彩虹桥”输煤栈道以及星空般的烟囱等,将共同构成滨海热电工业旅游的别致景观。滨海热电所在的绍兴滨海工业区是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全国绿色印染基地,拟打造全国3A级景区。以滨海热电为主的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成为该区工业旅游的主要构成模块和先导实施项目。滨海热电二期工程在谋划时就主动融入地方城区规划,从战略高度提升市场品牌和竞争力,将开展去工业化景观改造作为提升企业生态品位,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去工业化景观改造项目完成后,滨海热电将一改传统煤电企业的工业面貌,以旅游项目的姿态出现,成为滨海时尚小镇的一处靓丽景点。 滨电二期工程自开建以来,滨电公司与各参建单位密切配合、攻坚克难,顶住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使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大控制”始终在控。建设过程中亮点纷呈,在浙能集团系统创造了多个“首次”和“第一”。工程建设人员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在生产现场随处都有他们巡检、操作、调试、消缺的身影。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应对新机型调试中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每次在机组的启动调试过程中,各参建单位都突破传统的三班两倒制,连续30多天安排两班倒值班,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直至机组调试成功顺利启动。工程建设者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诠释出了“苦、拼、精、高”的浙能基建精神。 据悉,滨电三期工程也正在积极报批中,目前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时滨电在供水、供气、售电及能源服务等各领域市场也展开积极探索,为打造一个地方上举足轻重的区域综合能源供应服务平台全力以赴。滨电公司在浙能集团“四业”发展和打造“新浙能”的战略引领下,找准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外延,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上深下功夫,全力把滨电打造成国内最大、最优秀、最绿色的环保热电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