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集中供暖不再遥远!近日,《合肥晚报》刊发了题为《合肥新站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即将启动》报道。文章指出,为满足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商业企业和居民的供热需求,按照合肥市供热规划要求,建设部门拟启动合肥新站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目前,该工程已经顺利通过项目备案。 据介绍,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铺设近万米市政蒸汽管道,范围包括文忠路(岱河路—东方大道)、学林路(文忠路—相山路)、东方大道(文忠路—相山路)、泗水路—新蚌埠路—涂山路——彩虹液晶等区域。 合肥新站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实施后,将用优质能源代替常规能源,以集中供热代替分散小容量锅炉供热,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噪音和污水排放,减少运煤、除灰渣造成的二次污染和对东北部城市交通影响。该项目会加快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对促进新站区发展和对外开放意义重大,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自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今后,合肥市将优先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推广先进、节能、环保的供热用热技术,支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集中供热。按照要求,新建建筑需要集中供热的,应当将集中供热项目纳入配套建设,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2021年,合肥将以清洁新能源重点项目为龙头,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城市供热领域,分别从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物资储备、公共卫生等方面梳理24个重点项目,项目投资总额86.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7个、争取开工项目5个、储备项目8个。 在滨湖科学城,长三角地区单体最大的地源热泵区域能源系统今冬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是全国首批、安徽首个以地源热泵为主,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的多能互补型区域能源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签约用户面积超200万平方米,重点用户有安徽省创新馆、文一滨湖塘溪津门、中科大金融研究院等。 该项目是分期建设,后续工程还在推进。全部完工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9万吨、二氧化硫4800吨、氮氧化物2400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合肥晚报》报道指出,“十四五”期间,合肥将加快构建形成以地下热能为主、煤炭为辅、天然气为补充的多能互补新格局。今年起,规划在合肥市东部新中心、运河新城、骆岗生态公园、空港经济示范区等地建设多个绿色能源站枢纽,发挥规模效益,推进地源热泵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守护好全市碧水蓝天。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吴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