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着重介绍了2022年以来中国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新进展,矿产资源政策法规新变化 ,矿产资源管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新举措,矿产资源科技创新方面的新动态,以及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的新成果。 《报告》披露,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其中,煤炭储量2070.12亿吨。
《报告》指出,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2年中国油气和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实现双增长。非油气矿产中煤、铁、铜、金、“三稀”等矿产勘查取得重大进展。 2022年,中国地质勘查投资1010.22亿元,较上年增长3.8%。其中,油气地质勘查投资823.87亿元,增长3.1%;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186.35亿元,增长7.2%,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
非油气矿产勘查中以煤(16.53亿元)、铀(11.74亿元)、金(10.71亿元)、铜(6.57亿元)、铅锌(5.72亿元)为主,占矿产勘查总投入的 51.8%。与2021年相比,投入增加的矿产主要有磷、锡、钼、煤等。2022年煤炭地质勘查投入16.53亿元;同比增长22.5%;钻探工作量 138万米;同比增长6.2%。 2022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32处,其中大型34处,中型51处,小型47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的矿种分别是水泥用灰岩(14处)、建筑用花岗岩(14处)、建筑用灰岩(11处)、饰面用花岗岩(9 处)、煤炭(6处)。 全国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495处,其中普查131处、详查255处、勘探109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建筑用灰岩(49处)、建筑用花岗岩(35)处、水泥用灰岩(33处)、饰面用花岗岩(26处)、煤炭(18处)。 2022年,中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主要矿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保供成效明显,自给率上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指出,2022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5%,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0.6个百分点。在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受能源和重要民生商品保供政策支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分别增长 24.4%和33.3%;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5.5%、8.4%和17.3%。 能源增产保供成效明显。2022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46.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2%。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67.4%,石油占6.3%,天然气占5.9%,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20.4%。能源消费总量为54.1亿吨标准煤,增长2.9%,能源自给率为86.1%。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6.2%,石油占比 17.9%,天然气占比 8.4%,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占比17.5%。与十年前相比,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了12.3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了7.8个百分点。
2022年,煤炭产量为45.6亿吨,比上年增长10.5%,创历史新高,消费量约44.4亿吨,增长4.3%。原油产量2.05亿吨,增长2.9%,连续4年保持增长,消费量7.0 亿吨,下降3.1%。天然气产量2201.1亿立方米,增长6.0%,连续6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消费量3727.7亿立方米,下降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