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7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随着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显效,7月国民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是受7月以来疫情散发等因素影响,除了出口超预期增长23.9%,其他多个经济指标较6月均有所回落。 具体来看,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投资方面,1月-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9812亿元,同比增长5.7%,比1月-6月回落0.4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告诉《财经》记者,相比6月经济的强劲反弹,7月经济复苏力度有所减弱,但总体依旧保持了复苏的态势。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向《财经》记者分析,7月无论是供给端的工业生产,还是需求端的消费和投资都有所回落,这反映了当前虽然整体经济处于恢复上升过程中,整个经济的内生动能依旧较弱。 此前公布的先行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景气水平的回落。7月3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后再次下降,且位于临界点以下。 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7月,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降至49%。“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对于接下来的经济走势,廖群表示,此前市场普遍预测三季度经济将强势反弹,增速在5%至5.5%,但从7月数据来看,经济增速预计在4%至5%,四季度乐观预计为5%至6%,如此看来全年经济“保4”在望。 对于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廖群等多位专家认为,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继续发力,货币方面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就在7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当天,央行开展了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专家认为,7月经济数据的出炉,使得当前降息操作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供给与需求不及预期 7月,经济供给端与需求端均有所回落。 供给端,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罗志恒向《财经》记者表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生产的下降对7月的工业生产拖累较大,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工业生产总体恢复形势还算较好,但与市场预期依旧有所差距。 需求端来看,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70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低于预期。《财经》记者了解到,数据发布前,浙商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都预计7月消费将强势复苏,同比增长在4%至6%之间。 对此,罗志恒向《财经》记者分析,消费不及预期,从短期来看,虽然餐饮等服务业快速恢复,但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与地产相关的建筑装潢类消费大幅回落。且受“618”促销活动的影响,6月消费较大幅回升,7月相比则有所回落。而从深层次来看,消费不振主要还是由于居民预期转弱。当前疫情反复、就业压力增大、收入降低的情况下,居民风险感知增强、消费信心有待提振。 投资方面,1月-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9812亿元,同比增长5.7%,比1月-6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1月-6月这一数据为7.1%。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1月-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4%,1月-6月这一数据为5.4%。 罗志恒表示,三大投资中,基建发力效果明显,继续发挥着托底作用。而房地产市场依旧没有走出低迷状态,也导致房地产产业链消费的下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看,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当前整体处于筑底阶段。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可能对相关的消费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除了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也有所回落。1月-7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9%,比1月-6月回落0,5个百分点。 其实,此前公布的先行经济指标已经显示制造业增速的放缓。7月3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7月PMI为49%,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后再次下降,且位于临界点以下。 数据还显示,7月制造业供需在6月快速释放后有所回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8.5%,比上月下降3和1.9个百分点,均位于收缩区间。 赵庆河表示,调查结果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4个月上升,本月超过五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制造业投资主要是民间投资,投资的回落也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预期依旧不稳、企业扩大生产意愿不足、投资回升动力不强。罗志恒表示:“有些企业由于预期不稳、市场需求不足,即使是银行主动提出贷款,企业不愿意贷了。” 《财经》记者了解到,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 5月、6月连续超预期增长后,7月国内社融、信贷增长不及预期。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预期值为1.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预期值为1.1万亿元。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当前数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流动性过剩但需求不足的特点。M2(广义货币)增速达到12%,但社融和信贷同比少增,说明流动性有待引入实体经济。 下半年如何拉动投资与消费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罗志恒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来看7月的经济增速在2%左右,如果8月、9月继续受到疫情散发等因素的影响,三季度实现此前市场预计的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会比较困难,全年能够“保四”甚至“争四”就比较好。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这说明我们放松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更加实事求是地看待今年整个经济的情况。 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着力扩大内需。罗志恒分析,扩内需有两个途径——消费和投资,其中,消费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慢变量,预计短期内很难有较大改变,提振消费必须通过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边际消费倾向,这又涉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系列深层次改革和举措,短期内较难解决。 所以,下半年稳经济还要靠投资,而最大的抓手依旧是基建投资。有多家机构建议可提前发行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以保障四季度基建投资接续。 据了解,今年以来,从中央和地方密集出招扩内需。7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扩需求举措,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会议指出,要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使用,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同时,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拉动力。除个别地区外,限购地区要增加汽车指标数量、放宽购车资格限制。打通二手车流通堵点。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地方对绿色智能家电等予以适度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