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会在波动中逐步回落。 2021年,“疯涨”是大宗商品的关键词。在这个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也收获不错的成绩单。 1月19日,从事化肥、化工、能源的四川美丰发布业绩预告,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406.23%到464.08%。受此影响,截至收盘,四川美丰报9.19元,“逆市”上涨2.91%,盘中一度涨5.6%。 除此之外,上周公布业绩预告的中国石油创下7年来最好成绩,2021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374%到395%。包钢股份也不遑多让,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1.05%到799.11%。 尽管业绩亮眼,但结合前三季度的业绩,时代财经梳理发现,这些乘着大宗商品价格“东风”的公司在第四季度均出现了业绩环比下滑。 展望今年,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1月17日对时代财经指出,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会在波动中逐步回落。 连平进一步分析,去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因为疫情制约了产能的扩张,全球的供给跟需求之间的缺口非常大,这种制约在2022年上半年可能还会存在。 同日,看懂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秦源对时代财经表示,2022年是大宗商品的分化之年,“国内定价的商品,如钢铁、动力煤可能有一些下行压力;而全球定价的商品,像原油、铜、黄金之类,仍然有一定的上涨动力。 ” 年度业绩亮眼 四季度环比有所下滑 踏入一月份,各大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业绩预告,其中,大宗商品相关的公司业绩较为亮眼。 除了前述业绩大增的“佼佼者”中国石油与包钢股份,煤焦市场的美锦能源2021年净利润同比预增259.54%到331.44%;华峰铝业2021年净利润同比预增73%-105%。 虽然全年业绩亮眼,但时代财经梳理发现,上述公司业绩在第四季度均出现了环比下滑。 以中国石油为例,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88万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三季度单季净利润达220.86亿元,已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在200亿元以上。时代财经根据据业绩预告计算,预计中国石油四季度盈利水平约149亿元-189亿元,较三季度环比下滑16~32%。 这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较为吻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0月PPI同比13.5%,环比上涨2.5%;11月PPI同比12.9%,环比持平;12月PPI同比上涨10.3%,环比下降1.2%。 “2021年12月,PPI低于市场预期,前期工业品价格上行压力得到较为明显的缓解,一方面源于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同时也有原油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对时代财经分析。 在PPI走弱之下,工业生产成本也环比下滑。据国家统计局1月12日消息,2021年12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2%,环比下降1.3%。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业生产延续修复、回升迹象较为明显。 “大宗商品的拐点已经在2021年四季度形成,10月份最高、11、12月开始向下。”连平对时代财经分析,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政策推动,以及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一些变化,推动国内政策控价保供。 在连平看来,去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因为疫情制约了产能的扩张,全球的供给跟需求之间的缺口非常大。 “当下各国政府推行扩张性的政策,使得各种消费生产的需求还处在较高水平,但此时,大宗商品的供给跟不上,所以产能扩张受到一定制约。这种制约在2022年上半年可能还会存在。”连平进一步解释道,2022年,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趋势是明确的。 秦源则表示,大宗商品下降趋势几成定局。他对时代财经分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暴露得比较充分,正常来说,今年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会大幅度的减弱,供应链会恢复。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量的错配得到纠偏。“再加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大宗商品难有强劲上涨的金融环境。” 据悉,日前美联储下设分支机构的主席布拉德表示,美联储可能会在2022年加息4次。在美国通胀仍然偏高的情况下,FOMC非常可能会在3月份开始加息。 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过程中或呈分化走势 在大宗商品价格预期会下降之时,1月18日亚市早盘,布伦特原油一度冲破87美元/桶,刷新2014年高点,盘中触及88.13美元/桶。纽约原油同样直线上涨,突破84美元/桶。高盛此前预测油价年内能上100美元/桶。 日前,高盛的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Jeff Currie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世界正处于一个可能持续十年之久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初始阶段。他指出,能源、农业、金属领域错配,并且体系中有大量资金。他还认为,石油市场未来6个月有可能变得“非常吃紧”。 对于石油的走势,连平称,能源的供给弹性比较有限,并不会因为价格上升得较快,供给加速。“供给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比如欧佩克、美国、俄罗斯,还有非欧佩克国家的欧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都存在掣肘。再加上国际运力短缺使得石油的需求不能够快速得到保障,就会导致价格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因此会在短期内,存在高盛提到的错配问题。” 秦源对此也表示认同,“确实因为疫情的原因,石油会有高盛所说的错配情况,但也难有特别强劲的金融环境支持其上涨。” 秦源对时代财经称,2022年是大宗商品的分化之年。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说,大宗商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国内定价的商品,主要是钢铁、动力煤;另一类是全球定价的商品,像原油、铜、黄金之类的。 “2022年国内定价的商品,可能有一些下行压力;而全球定价的商品,可能仍然有一定的上涨动力,特别是像原油这样的商品。”秦源解释道。 至于钢材,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时代财经分析,今年钢铁价格运行的中枢跟去年相比是下降的,整体波动往下走。“现在钢铁的盈利能力太高,处于历史高位,是要回归的。假如钢铁的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对下游制造业形成压制。” 胡麒牧下此判断的理由主要是去年支持钢价超常上涨的因素都在起变化。 首先,铁矿石价格下降;其次,能耗双控政策导致了供给端受到了压制,今年可能面临保增长的压力,对大宗商品的调控经验更加丰富,会更注重保供稳价,防止运动式减碳的出现;第三,去年海外订单回流导致国内生产需求旺盛,今年可能订单回流以及出口会减弱。 胡麒牧特别指出,政府会作出对冲安排,大量的保增长政策、基建工程、投资项目开始上马,投资力度非常大,对钢铁的需求起到极大的支持。 连平也认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21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0.4%,2020年水平也较低,因此2022年对钢材的需求会有明显的上升。 1月18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提到:“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 市场舆论认为,央行将会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着力稳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