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能源战略

旗下栏目:

翟永平: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三点思考

文章来源: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发布时间:2019-04-12
摘要:今天在北京参加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主办的高端沙龙,BP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SpencerDale)先生做了“全球能源转型再认识”的主题发言。我在座谈会上做了总结发言,分享了对全球能源转型的三点思考。
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分布式能源

今天在北京参加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主办的高端沙龙,BP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SpencerDale)先生做了“全球能源转型再认识”的主题发言。我在座谈会上做了总结发言,分享了对全球能源转型的三点思考。

第一,能源转型时刻不能忘记以人为本,即PeopleFirst,转型的终极目标不是零碳排放,而是让人民生活更好。从这个角度看,能源转型不能“全球”一概而论,而是要分解到每一个国家、地区,造福百姓。目前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已达峰,但这是一种高消费标准上的达峰。按照碧辟的数据,美国人均能源消费为280吉焦(GJ),而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为95吉焦,印度为25吉焦。从供电角度看,全球还有10亿发展中国家人口没有用上电。所以,说到能源转型,发达国家面临的是高水平消费情况下的能源转型,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提高生活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情况下的能源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将会更加艰巨,因为这是在能源增长进程中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不能用能源转型来桎梏发展需求,当然也不能用发展来否定能源转型的必要性。

第二,能源转型进展应该有客观指标来衡量,我认为应该将排放总量(包括温室气体和各种主要污染物)的下降作为唯一标准。以温室气体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下降为检验能源转型进展的唯一标准,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作为唯一标准。那么,如果有某种技术可以实现减排,我们就不应该去排斥。在确立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并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提高的同时,在不同国家不同客观条件下,可以根据国家的短期、中期发展实际需求积极考虑推动核电、天然气、碳捕集封存与应用等技术的使用。未来能源的选择不宜从某种简单理念出发,搞“逢核必反”、“逢化石能源必反”、“逢煤必反”。不管白猫黑猫,能够实现减排就是好猫。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净零排放远景目标,应该是多种能源形式、多种技术的合理组合。

第三,能源转型要可持续,但是完全靠政策、补贴下的转型碳排放有时会发生报复性扭转。我认为如果实现能源转型而且要具有可持续性,根本办法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两次石油危机后,出于能源供应安全、降低对石油需求的考虑,各国曾大力推动核能发展,当时核能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快速增长,其势头完全不亚于今天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但是,后来核电失去发展势头的原因表面上是在切尔诺贝利、福岛事故等的影响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核电相对于其他能源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各类发电技术中,风电、光伏成本大幅度下降,天然气、燃煤发电成本也有所下降,只有核电成本是逆势上涨的。如果风电、光伏要避免重蹈核电覆辙的话,最关键的是要引入碳市场和碳价,摆脱对直接补贴和政策倾斜的依赖,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净零排放前景下最重要的主导能源。

最后补充一个细节,这次与“英国石油”(BP)公司座谈,我注意到BP公司的中文标准翻译沿用“碧辟”,再也看不出“英国”、“石油”,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