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低温供热堆,供暖 核能为未来清洁供热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11月28日,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集团)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该核电堆型可用来实现区域供热。 中核集团表示,根据测算,一座400MW的“燕龙”低温供热堆,供暖建筑面积可达约2000万平方米,相当于20万户三居室。 目前核能供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采用抽气供热,成为核热电站;第二种就是建专用小型低温供热堆,仅提供低压蒸汽和热水,称为低温核供热站。 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就是将堆芯放在一个常压水池的深处,利用水层的静压力来合理提高堆芯出口温度,从而满足供热的温度要求。热量通过两级交换,传递给供热回路,再通过热网将热量输送给用户。 池式堆是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种堆型,已建成200多座,累计安全运行超1万堆年。中国已建成11座池式研究堆,目前还在运行的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49-2反应堆、CARR堆、原型微堆、医院中子照射器反应堆、深圳大学微堆等。 池式堆具有“零”堆熔、“零”排放、易退役、投资少等特点。据中核集团介绍,由于是常压低温运行,还有大容量水,加上非能动余热排出方式,该堆型固有安全性高,可以排除堆芯裸露和燃料元件熔化事故,实现“零堆熔”,且反应堆退役彻底,厂址可实现绿色复用。 此外,池式低温供热堆选址灵活,内陆沿海均可,非常适合北方内陆,在经济方面,热价将优于燃气,经济性可与燃煤、热电联产供热相比。 中核集团为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发展确定了演示验证-示范工程-商业推广“三步走”的战略。11月28日,中核集团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启动的供热演示项目——泳池式轻水反应堆(49-2堆),实现安全供热满168小时,具备为原子能院部分办公楼提供供热、功能演示及实操培训能力。 据中核集团介绍,该演示项目供热范围为原子能院区两座办公楼和一座49-2堆厂房,总体供热面积已达到了1万平方米,充分验证了泳池堆供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中核集团将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型号、代号分别确定为“燕龙”和“DHR-400”。“燕龙”名字的由来,一是因为该堆研发于燕赵大地,应用于燕赵大地(延伸至北方城市),二是因为该堆型属于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龙”系列反应堆型号之一。“DHR-400”中的DHR(District Heating Reactor)意为区域供热反应堆,“400”则代表了反应堆热功率400MW。 中核集团称,将进一步加快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示范工程的实施。目前,其已挂牌成立了核能供热技术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