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上太阳能系统,既能发电照明,还能培养节能意识,一举两得。记者日前从市发改委了解到,自2012年开工建设以来,北京市已有近300所学校完成“阳光校园”建设,总装机容量约31.54兆瓦,年均发电量4000万度左右,可节约标准煤1.2万吨,相当于1.7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所谓“阳光校园”,指的是全市有条件的中、小学及少数大学教育设施,安装屋顶太阳能系统,在确保项目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利用所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首都青少年的利用与环境保护意识。 该项目由世界银行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提供1.2亿美元贷款支持项目建设,并不增加学校教育经费。项目还获得了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的支持,由京能集团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 自2012年开工建设以来,“阳光校园”工程已在全市16个区、近300所学校完成建设,完成总装机容量约31.54兆瓦(折合31540千瓦)。涉及学校包括公立、私立和民营等各种类型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和相关教育机构,有超过20万名学生从中受益,影响了全市近30%家庭。项目建成后,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3.1万吨,相当于400万辆家用小客车一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阳光校园”工程是为了加快推进本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市新能源和比重,并借此探索公共机构大规模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以全市首个“阳光校园”项目“八一”学校为例,光伏发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区的办公照明、学校师生热水使用和景观道路照明的供电问题,年发电量17万度。国家检察官学院则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阳光校园”项目,利用学校综合楼、学员公寓、文体中心、后勤保障用房及设备中心进行建设,总覆盖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年发电量79万度。 据介绍,“阳光校园”项目针对每个学校建筑特点和空白场地,采用个性化设计,几乎囊括了当下适合分布式光伏建设的全部设计形式。同时,系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安装,在实现光伏发电与原有建筑物有机结合的同时,高标准保障了设施安全。 “阳光校园”取得了良好效益,未来将逐步走出校园。去年年底,经世界银行同意,本市将项目实施范围由中小学扩大到全市,主要集中在地铁等轨道交通站点和综合体、公交客运枢纽、P+R停车场、再生水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以及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近日,世界银行贷款“阳光校园”项目中期调整审批工作完成,贷款资金将全面支持本市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 “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大力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实施“阳光校园、阳光商业、阳光园区、阳光农业、阳光基础设施”五大阳光工程,鼓励全民共同参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 根据规划,到2020年,本市计划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620万吨标准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