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举行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分红仪式,全县365户贫困户共分红143.81万元。贫困户代表西九领到分红后高兴地说:“光伏发电真是好,解了我们贫困户的燃眉之急。” 光伏扶贫具有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特点,能产生最快捷、最直接的经济收益,是推动扶贫攻坚由“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的有力途径。如今,光伏扶贫政策已经在甘肃省“遍地开花”,既实现了群众脱贫增收,又发展了清洁新能源,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阳光存折”实现增收致富 2014年12月7日,甘肃省全面启动光伏扶贫工程,将定西市通渭县、天水市清水县、临夏州东乡县、陇南市礼县、甘南州临潭县、张掖市民乐县等6个不同类型的贫困县作为光伏扶贫试点县。每县选择200户贫困户作为试点户,每户装机容量3千瓦。试点村选择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并一次性覆盖到全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 位于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的2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是天水市已建成并网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发电量约2200多万千瓦时。该项目实行全额上网模式,上网电价收益结算对应县财政扶贫账户,直接划拨至农户一折通。这座电站的投产运行在改善清水县能源供给结构的同时,也让全镇240户精准扶贫户实现无本增收稳定脱贫。 “用电不成问题,还能把多余的电卖出去赚钱,一年能增加2600元收入”。永清镇张杨村五保户张耀中就是光伏发电的受益人之一,这是他对光伏扶贫项目最直观的感受。在脱贫的11项指标中,他家已完成了9项,计划到2019年将彻底达到脱贫标准。 据张耀中介绍,张杨村大多都是因病、因残劳力缺乏的贫困户。近年来,随着扶贫攻坚计划的深入实施,村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致富途径。2014年该村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后有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安全饮水工程和异地扶贫搬迁也随之完成,村里的粉碎机、磨面机多了起来,家用电器的种类也更加齐全了。光伏电站并网产生收益后,当地政府还先后发展了有机蔬菜种植、肉牛养殖、蜜蜂养殖等多个产业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精准脱贫的强劲动力 “原来预计调试需要45个工作日,结果提前1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作为清水县光伏电站施工方的代表,兰州三阳科技公司项目部经理姚鹏英特别感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在并网时的大力帮扶。“作为全省光伏扶贫的试点项目,我们和电力公司合作的非常成功。”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顺利落地,让贫困群众吃上“政策小灶”。该公司着力从“内转机制”上狠下功夫,针对居民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实行项目客户经理制,开辟光伏发电并网项目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坚持谁受理、谁督办、谁负责,采取“一对一”跟踪管控的方式统筹协调业扩报装工程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各业务环节,确保业扩报装受理快、勘查快、审核快、验收快、通电快,全力做好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和配套电网设施建设工作,促使项目早建成、早投运、早收益。 光伏发电站让贫困户受益的同时,也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2017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共完成光伏扶贫1445户用发电设施、107个村级电站并网,总容量达到6.26万千瓦,惠及群众超过1.5万余户。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甘肃省巧借光伏扶贫项目,点对点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持续创新光伏扶贫新模式 光伏扶贫在甘肃省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还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与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得到了肯定并有了政策支持,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光伏扶贫的步伐走得更快,步子也迈得更大。 2016年10月17日,甘肃省发改委同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提交的实施“飞地模式”开展光伏扶贫的建议,将东乡县、礼县各2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指标调整至武威市两家扶贫意愿较高的光伏电站。该公司与各级政府、光伏企业积极沟通协调,推动了“飞地模式”在甘肃省落地实施。 “甘肃省河西地区光照及土地资源优裕、建设及运维成本较低、电网接入及消纳条件成熟,与陇东地区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该公司发展策划部规划二处处长宋军在介绍光伏扶贫的“飞地模式”时说:“将甘肃东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光伏指标转移到河西走廊风光资源富集区建设,可以使光伏扶贫效益最大化。” 据宋军介绍,2018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下达了“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其中涉及甘肃省29个县的1432个贫困村,帮扶户数74240户,建设村级电站767个,装机容量428462千瓦,将分三年建设实施。我省贫困群众将获得长期稳定的“阳光”收益。(作者赵化利 郭纪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