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运输 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天然存在空间错位,铁路是长距离运输煤炭的最佳选择,我国铁路煤炭运量一直占煤炭运输总量的60%以上。 “十三五”期间,由于煤炭产销区域不平衡分布矛盾进一步加剧,我国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被打破,煤炭运输格局进行了深度调整,全国煤炭转运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改革之路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煤炭行业逐渐走出低谷,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一方面,铁路煤炭运输迎来利好,结束了自2012年开始的运量下行态势,铁路煤炭运量增速同比由负转正;另一方面,由于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加之,自2012年开始的国有铁路敞车保有量持续减少,煤炭市场回暖后铁路煤炭运输需求增加,铁路煤炭运输能力难以发挥,煤炭运输始终存在阶段性、区域性紧张的问题。 短期运力无法快速提升,在2016年年底举办的全国煤炭交易会上,铁路部门积极鼓励煤炭供需双方尽早签订真实有效的中长期合同,铁路部门将加强运力衔接,与重点厂矿企业签订运输互保协议,合理安排运力。 在随后的几年里,煤炭中长协产运需三方协议越来越成熟,铁路部门每年都会和煤炭上下游企业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和运输互保协议,铺画大宗货物直达列车运行线,固定运力,将煤炭旺季运输压力分摊到淡季时间段,煤炭铁路运输阶段性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 2017年2月,环保部联合三部委和北京、天津等“2+26”城市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该《方案》指出,2017年9月底后,天津、河北及环渤海所有集港煤炭改由铁路运输。也就是说,“汽运煤”这一传统的运煤方式在环渤海港口开始落幕,“公转铁”成为新趋势。 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通过三年集中攻坚,实现全国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11亿吨、水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5亿吨、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煤炭铁路运输不仅要应对煤炭供需格局的巨大变化,还要面对公转铁、散转集,由铁路直达、铁水联运向多式联运转变带来的巨大挑战。 调整运输结构,首要的是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做好承接运量转移的准备。《行动计划》为此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提升主要物流通道干线铁路的运输能力,加快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 铁路总公司立即行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研究制定了2018年铁路货运增量方案,将全年货运增量目标翻倍。2018年,铁路部门又制定了《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提高煤炭外运通道能力为着力点,围绕大秦、唐呼、侯月、瓦日、宁西、兰渝六线和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六大区域为重点,深入挖掘运输潜力。2019年,浩吉铁路投产后,将开行万吨重载列车,届时,我国将有大秦、唐呼、瓦日、浩吉4条万吨重载铁路通道。 为了该方案的实施,铁路部门还出台了能力增强措施:2018年到2020年三年新购置机车2510台、货车15.4万辆,支持重点企业根据需求购置自备车,满足货运增量运输需要。 2019年9月,浩吉铁路建成通车,规划年输送能力超过2亿吨,全长1813.5公里,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七省(自治区)。 浩吉铁路的通车,为我国铁路版图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能源运输大通道。它不仅能够缓解湘鄂赣等华中地区长期存在的缺煤、缺好煤、用高价煤的煤炭供给压力,更能衔接多条煤炭集疏线路,实现“北煤南运”点网结合和更高层次的铁水联运,进而影响煤炭“海进江”运输方式,重构“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 除浩吉铁路之外,“十三五”期间,多条煤炭运输铁路陆续建成,以“三西”、新疆等煤炭主产区为核心,煤炭铁路运输网络不断完善,新建唐呼线、瓦日线等亿吨级重载铁路并组织开行万吨重载列车,打通了“三西”地区煤炭到北方港口下水和到华中、华东地区直达的运输通道。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铁路专用线不断建成,铁路运输“前后一公里”衔接更加顺畅,铁路煤炭运输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煤炭市场交易环节和物流中间环节进一步减少。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煤炭运输体系,不断推进铁路运力提升,提高铁路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将依然是煤炭运输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在不断优化煤炭物流网络,发展铁水联运;加快提升煤炭干线铁路的运输能力,不断完善铁路运输网络;深化铁路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灵活的运价调整机制等多方面,煤炭铁路运输将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