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智能化建设 建成80个智能采煤工作面、71个智能掘进工作面、10个智能矿山示范点,山东本部冲击地压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19对矿井单班下井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35对矿井控制在200人以内,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9700余人;山东省内36对矿井取消夜班采掘作业,实行集中休假,彻底改变了煤矿工人“一天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传统循环作业模式…… 今年7月新组建成立的山东能源集团以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目标,以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为使命,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基建与煤炭工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三化建设”的转型升级新路子。 “智能化建设是我国煤炭工业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对于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安全生产能力、保障职工生命健康、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告诉笔者,实施智能化矿井建设,必须转变传统办矿理念,树立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数字思维,奋力闯出一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激活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在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有一位“特殊员工”,它以一己之力每天与22家银行320多个账户打交道,可自动搜集导出各种财务数据,形成日报表,不仅工作效率高、保密性强,而且成本低、数据准确。完成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是一位名为“临矿煤亮子”的“数字员工”。 临矿集团大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崔希国介绍,“数字员工”今年6月份正式上岗,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融合的产物,可以高效地执行预先设定好的多项业务流程操作,解决重复性大、消耗精力多、准确率要求高等多种棘手业务。据悉,近年来,临矿集团投入10亿元持续推进大数据工程和“云上临矿”建设,目前大数据中心每天汇聚120个指标、2200万条数据和15项专题,“大数据数字化转型项目”已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山东能源集团权属企业分布在国内19个省(区)、9个国家,传统产业比重大、转型升级任务重。为此,山东能源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型发展、蝶变升级的重中之重,“十三五”以来投入科研经费177亿元,强化煤矿智能化建设等关键技术攻关,340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智能化建设。 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建成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以及大数据创新中心、5G+智慧矿山研究中心等5个创新研究中心,推动煤炭工业互联网建设及5G创新场景应用。“依托这些高端研发平台,山东能源集团目前已研发攻关了先进电液控及传感器、采煤机智能截割、5G矿用等国内领先的七大智能开采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及智能矿山建设走在了行业前列。”山东能源集团技术研究总院院长孙希奎告诉笔者。 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能够有力推动煤炭行业颠覆式变革。山东能源集团联合成立国内首家5G智能矿业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国内首套高可靠矿用5G专网系统,获得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和广连接,为透明化矿山建设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开采开通了信息化‘高速公路’,将引领新一轮煤炭工业技术革命。”山东能源临矿集团菏泽煤电公司董事长李存禄介绍说,今年6月18日,山东省首个井下5G基站在菏泽煤电郭屯煤矿开通,该项技术将5G通信应用于井下,利用“一张网”实现采煤机的自适应精准开采,颠覆了“一键启停、记忆割煤”模式。 据悉,山东能源集团将矿用5G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复杂环境,部署矿用5G成套装备,旗下的郭屯、鲍店、东滩等矿井的工作面、辅运巷道、机电硐室等场所实现5G信号全覆盖,保障了工作面高清视频传输、设备及巡检机器人远程实时控制等应用场景安全可靠稳定。 先进可靠的装备是智能矿山建设的基础支撑。山东能源集团深化与卡特彼勒、美国久益等国际一流企业战略合作,推进矿井高端装备智能化升级换代。实施煤机装备制造提升工程,建成高端液压支架制造基地,具备年生产高端液压支架1000架能力,达到美国(康寿)标准及欧洲标准EN.1804,成为卡特彼勒液压支架产品全球供应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金鸡滩煤矿应用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装备,具备1500万吨产能水平,运行以来累计开采煤炭2800余万吨。加快智能化装备升级换代,在转龙湾、金鸡滩等矿推广使用高链速、强链条运输设备,在国内首次配套3000kW超大功率变频驱动刮板输送机,智能开采能力提升一倍以上。联合研发应用智能巡检、自动钻孔等一批煤矿机器人,实现变电所、胶带顺槽等固定岗点无人化和部分危险区域作业人员替代。 此外,山东能源集团还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柔性引进院士15人和散煤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研发团队、工业级清洁煤技术研发团队等,带动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煤炭转化产业项目落地。据悉,目前山东能源集团拥有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泰山学者6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0人,全国技术能手8人,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48人。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凝聚企业转型升级的广泛共识 “取消夜班圆了我们煤矿工人的梦!”李成果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许厂煤矿综采工区的一名运输机司机,之前他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上夜班,两头不见太阳,身心非常疲惫,业余生活更没有乐趣可言。自矿上取消职工夜班生产,由“三八制”改为“三六制”后,他回归到了正常的作息状态。“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家人逛逛街,生活也更加阳光、更有尊严。”李成果说。 在煤炭开采史上,夜班生产是颠扑不破的常态。为此,煤矿工人通常“两头不见太阳”。山东能源集团打破这一习惯,大力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工程,实施了取消夜班生产、周末集休等劳动组织变革,彻底改变了煤矿工人“一天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传统循环作业模式,真正让矿工实现体面劳动、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据了解,山东能源集团是全国率先取消井下夜班生产的煤炭企业。早在2017年2月1日,山东能源集团所属的付村煤业公司在行业内第一个“取消采煤夜班生产”,夜间12点之后不再安排采煤工人下井,开启了煤炭传统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夜班采煤从此成为历史;随后,所属的滨湖煤矿在16115工作面装备了全国首台套薄煤层智能化采煤机组,于当年5月1日在该工作面成功取消夜班生产。 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不断推进“智慧矿山”建设,通过技术攻关、装备升级,使越来越多的矿井取消了夜班生产,让职工更多更好地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目前,山东能源集团省内36对矿井取消夜班采掘作业,实行集中休假,矿工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山东能源集团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各类灾害严重,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矿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统煤矿职业矛盾比较突出。 山东能源集团广泛调研、审时度势,将智能化建设作为保障安全生产、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途径,做到了“六个坚持”,即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初心使命上,坚持“依靠矿工、共建共享”;在精神需求上,坚持“体面劳动、健康生活”;在安全目标上,坚持“从零开始、向零进军”;在实现路径上,坚持“无人则安、少人则安”;在安全管理上,坚持“超前预防、从严从实”。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山东能源集团始终把矿工安全作为最大福利、把矿工健康作为最大追求,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决定一切的位置,创新实施设备零缺陷、系统零隐患、操作零失误、安全零事故工程。“智能化建设有助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山东能源集团总经理满慎刚表示,必须树立“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理念,严格执行国家《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借鉴山东省关于冲击地压矿井采掘工作面限员规定等,建设一批单班不超百人矿井。 山东能源集团所属的滕东煤业公司属于冲击地压矿井,采深达900余米,生产系统复杂、环节多,过去主要靠“人海、汗水、延时”战术来完成生产任务。“2017年井下单班270余人,到2018年还保持着190余人的规模,安全隐患大,效益欠账大,管理难度大。”滕东煤业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实施井下原煤运输系统、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记忆割煤、高效快速掘进线、工长兼验收员、安监员兼瓦检员等措施,去年4月底他们建成了“单班百人”示范矿井。“现在单班入井人数最高时96人,平常保持在60—80人之间。” 据了解,山东能源集团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实施装备换人、技术换人、管理换人,将大量井下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危险恶劣的工作场所中解放出来,井下“无人化、少人化”开采从梦想逐渐变为现实。目前,山东能源集团19对矿井单班下井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35对矿井控制在200人以内,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9700余人。 加快推进“三化”融合发展 擘画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蓝图 在山东能源兖州煤业鲍店煤矿地面智能集控中心,随着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7302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整套综采机组顺利启动。 笔者从实时视频画面上看到,井下400多米深处工作面的采煤设备自动运转,割煤、移架、推溜、输送,一切井然有序。滚滚的“乌金”如流水般“奔”向地面,整个过程清洁无尘、人机分离。“采煤不见人”在这里正在成为现实。 鲍店矿采煤副矿长徐长厚介绍说,鲍店煤矿实现了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常态化运行,打造了“自动控制为主、人工干预为辅”智能化生产新模式,达到“国内一流、世界领先”水平。“自动跟机率和记忆截割率达到90%以上,以前综放工作面生产人员每班需要14—16人,现在仅需7人,工效达到156吨/工。” 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发展,山东能源集团围绕智能开采、智能运输、智能机电、智能监控、智能选煤、智能人员管理,大力推进智能装备、智能系统研发应用。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建成80个智能采煤工作面、71个智能掘进工作面、10个智能矿山示范点,山东本部冲击地压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旗下的兖煤澳洲公司矿井露天开采技术全球领先;转龙湾煤矿建成国内首个使用LASC惯导技术的千万吨级自动化工作面;金鸡滩煤矿建成世界首个7米超大采高智能综放工作面,工效达到260吨/工,达到世界领先,具备2000万吨产能水平。 “车辆调度精准率提高了16.7%,车辆周转效率增加了21.4%,节省4名车辆统计人员。”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辅助运输办公室主任冯冠军介绍,通过智能调度与物联网系统,实现井下物料快速传递和高效调配。据悉,山东能源集团先后建成112个单轨吊运输采区和27个胶轮车运输采区,累计减少辅助运输岗位1489个;85个单轨吊运输线路集装化,物料运输效率提高30%以上;4对矿井建成井下数字化交通系统,新巨龙等山东省内矿井实现井下半小时运输圈。 山东能源集团还积极推进供电、监控、洗选等智能化运行,矿井全面实现中央变电所、井下水泵房、压风机房等重要场所和选煤厂部分岗点无人值守,排水、胶带运输、供电系统具备监控功能的占比分别达到66.7%、83.2%、74.2%;山东省内矿井全部建成人员精确定位系统,静态定位精确至30厘米。 “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在加快智能化建设的同时,山东能源集团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实现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由制度管理向流程管理、由机制运营向数字运营“三个转变”。全面开展大数据工程建设,累计投资20多亿元,组织500余人的专业团队集中攻坚,成为煤炭行业首家实施SAP第四代ERP系统全覆盖的企业;建成财务共享、资金管理、税务管理、物资共享、设备共享、营销共享等十大共享平台;在煤炭行业首家建立以地质模型为起点、以预算模型为核心、以业务为驱动的采矿运营平台,自主研发“智矿云网”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互通、智能融合。 此外,山东能源集团还加快网络化升级,大力实施信息网络建设、5G新基建应用、工业互联网生态“三大工程”,打通矿井上下、生产控制和运营管理、产业链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集成共享。“建成了行业首家洲际信息通信网络,创建了国内首个矿用物资网,建成了齐鲁云商、鲁北商城、中国能源矿产交易中心、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物资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已超过1700亿元。”山东能源集团信息技术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于光星说。 “以智能产业化为目标,打造煤炭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5G+智能矿山解决方案,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产业。”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表示,下一步,山东能源集团将强化关键技术装备攻关突破,推动高端采掘装备智能化升级换代,建成一批具有自主感知、自主决策的集成智能化示范矿井,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为全国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提供山能方案、贡献山能力量。 ①省内首个6米大采高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 ②山东能源集团矿工在地面集控室遥控井下采煤 ③山东能源付煤公司5G联合实验室 ④山东能源集团井下机器人在巡检 ⑤山东能源智能综掘工作面实现综掘机远程遥控截割 ⑥山东能源兖州煤业济三煤矿调度指挥中心 ⑦具备2000万吨产能水平的山东能源金鸡滩煤矿 ⑧首批中国最美矿山山东能源济三煤矿 ⑨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大数据中心 ⑩全空域机动协同通信指挥系统行业领先的北斗天地公司 (11)山东能源井下矿工代步工具无轨胶轮车 (12)山东能源集团电子商务大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