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去产能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行业,煤炭“去产能”即将步入第五年,效果如何?11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对经济和观察网等媒体总结了煤炭去产能至今行业发生的六大变化。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提出自2016年起,3年至5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作为提纲挈领性质的文件,煤炭行业去产能拉开帷幕。 煤炭行业去产能效果首先体现在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据张宏总结,截至2018年底,煤炭行业累计化解8.1亿吨;通过过剩产能的化解,实现了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从2012至2015年的行业严重供大于求,到近几年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 其次是,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了解,全国煤矿数量从2015年底的一万两千多处,减少到目前5600多处,并且大型现代化煤矿的比重大幅提升。经中煤协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八成。 “过去主要是中小煤矿为主,安全事故频出,现在大型现代化,智能化开采的情况改善。到十月底,全国煤矿事故死亡260多人,去年全年死亡333人,并且百万吨死亡率为0.09%,接近发达国家的标准。”张宏表示。 再次,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绿色区间,特别是中长期合同价,从2017年建立起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已经成为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张宏表示:“三年来,中长期合同价格一直稳定在550元/吨—570元/吨之间浮动。” 价格捋顺后,煤炭行业效益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据中国煤炭行业协会统计,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实现 441亿元,今年前9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为2165亿元 ,占全国煤炭产量70%的大型企业利润为1142亿元。 最后则是,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出现了明显进展,在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平煤神马为例,其生产的硅烷气改善了国内的供应情况。此前硅烷气的进口价为200万元/吨,目前的市场价为13万元/吨,而硅烷气可用于制造芯片等高端产业。 据经济观察网了解,2018年开始,煤炭企业和下游用煤企业签订三年的合同,履约率是按年核算,今年前10月中长期合同的履约率能够达到九成以上。而目前现货量是比较少的,原因在于中长期合同的价格更低且供应有保障。 此前有消息称,江阴、镇江、张家港等地将限制进口煤靠泊。对此,有业内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上述消息基本属实。目前来看现在库存尚可,即便12月存在进口限制,也不至于导致缺煤,且环渤海港口的煤炭库存也在历史比较高的水平。 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十月中国共进口煤炭27624.4万吨,同比增长9.6%。 “进口总量同比去年是增加了,而且原来是进口总量不超过去年的框架下进行,今年其实已经一直比较宽松。目前大的宏观背景是经济的下行压力,在这个背景下,国家依然以降低成本为基准原则,也出台了明年基准价+浮动价的电力价格机制,并且明年只准下浮不准上浮,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明年的煤炭价格肯定是向下的。”上述人士称。 有关今年的供需情况,张宏表示煤炭行业的供应相对宽松,国内自产加进口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国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