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矿井,资源化利用,转型升级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等7位学者在《煤炭学报》发表了题为《关停矿井转型升级战略构想与关键技术》的论文。 该论文指出,我国资源型城市约占城市数量的1/5,其中煤矿城市又占资源型城市的1/5,当前大批矿井面临资源枯竭。随着洁净、绿色、低碳理念的践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逐步下降,关停的矿井将越来越多,对关停矿井的认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建立新的资源理念,即关停矿井不只可以遏制生态破坏,还可以提供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 关停矿井的资源化利用和转型升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将对我国未来矿业生态、城乡建设以及能源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谢和平等在论文中指出,当前关停矿井升级未形成地面、地下一体化、全链条改造局面,我国对关停矿井改造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升级仍然停留在地面简单绿化与考察参观,不能形成对关停矿井全方位的高效改造与二次开发。应当充分利用地下、地面空间高差,地下特有的空间特性以及地下水资源等地面无法实现的条件进行全方位升级、转型与开发利用。 谢和平等在论文中提出矿井退出新思维:不封井,只封工作面,实现关停的同时,可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同时,他们提出关停矿井地面和地下空间一体化转型升级科学开发理念,建议部分富有特色和历史内涵的矿井可考虑进行工业遗产申报。 该论文指出,关停矿井科学转型升级应遵循6个基本原则:地面资源与地下空间统筹一体化开发利用原则,转型升级同步构建自循环生态圈原则,转型升级的工业遗产保护、创新利用与开发统一原则,转型升级系统化立体开发原则,矿井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安全原则,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该论文系统提出了关停矿井转型升级可开发功能区分类:地下生态城市示范区、地下生态景观、地下井筒式停车库、井下抽水蓄能发电、地下医学及地下疗养院、地下农业种植区、深地科学探索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