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营煤矿,薄煤层智能化开采 西南地区薄煤层也能智能化开采 岁末年初,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岩脚煤矿1270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通过专家组验收。去年5月,该公司下属的瑞丰煤矿17305采煤工作面也顺利通过验收。至此,该公司在目前贵州进行智能化工作面采掘的五个煤矿中占有两个。 靠科技力量补先天不足 事实上,地处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岩脚煤矿本身条件并不优越。贵州属典型喀斯特地貌,煤矿普遍井型小且资源配置不好,进行智能化开采难度较大。和瑞丰煤矿煤层平均厚度在1.8米以上的条件不同,岩脚煤矿煤层平均厚度仅1.3米,且属高瓦斯矿。在薄煤层上进行智能化开采,难度可想而知。 企业坚定的信心来自于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强有力推动。贵州省在2017年明确提出,全力推动全省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建成全国重要能源基地,2020年智能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50%以上。 按照贵州省推进煤矿升级改造总体工作要求,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去年共投资1亿元对瑞丰煤矿和岩脚煤矿进行智能化建设。同时,该公司获贵州省“两化”奖补资金6000多万元。去年,贵州省累计发放“两化”奖补资金达12亿元。 政府的大力支持给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岩脚煤矿以网络通信为基础,采用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远程集中控制、可视化远程监控等手段,最终实现了地面遥控采煤。 安全和经济效益双赢 岩脚煤矿核定年生产能力为45万吨。自去年8月试投产以来,岩脚煤矿1270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采煤量从原来的每天800吨增加至现在的每天2000吨,每月增收200多万元。 现在,岩脚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仅需5名工人通过调度室集中控制、井下电脑操作以及工作面巡视就能完成自动采煤工作。工作面由原来的10人变为现在的1人操作、2人巡视,辅助系统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投产后,增强了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也解了招工难的燃眉之急,每月还可减少人工成本支出30多万元。今后,我们的招工方向将向技术型人员转变。”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本福告诉记者,继两个煤矿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后,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和投入力度,公司所属9个生产矿井在2020年前要全部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开采,预计每个煤矿投入3000万元至5000万元。对于收回成本,颜本福很有信心:“不到两年就可收回。” 安全水平提升后,员工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前在井下工作时,37岁的李交业负责打柱子,工作“又脏又累,还会有擦伤、碰伤”。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李交业经过一个月培训后,如今变身为集控中心操作员,一个人就能通过屏幕控制指挥采煤机,安全又舒心,工资也从原来的每月不到7000元增加到现在的每月1万元。 不仅是李交业,岩脚煤矿1270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职工平均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 不过,现在最让颜本福着急的是,实行智能化开采后,煤田面积小、走向短的现状限制了设备的充分使用。岩脚煤矿采煤工作面走向只有600米,而满足智能化综采设备的理想走向是2000米。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这一现实难题,稳定发挥智能化设备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