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的采掘接续是煤矿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一旦出现采掘失调,极有可能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同时也可能导致煤炭产量“断崖式”下降。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计,当前,我国已确定的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共计367处,涉及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22个省(自治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防范化解煤矿采掘接续紧张带来的安全风险刻不容缓。 人为因素是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主因 总体来看,采掘接续紧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采得快、掘得慢是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一些煤矿长期高强度开采,开采速度快,回采煤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一些煤矿掘进工艺装备相对落后,单进水平低,掘进速度慢,准备时间长,导致没有及时形成接续工作面,准备煤量不足。此外,灾害严重矿井治灾速度跟不上,导致灾害治理不达标,安全煤量不足,也是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重要原因。 人为因素是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主要原因。 今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开展了煤矿采掘接续专项监察,发现了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受煤炭市场持续偏紧等因素影响,煤矿企业生产欲望普遍强烈,赶进度、拼产量、重回采、轻开拓,人为造成采掘接续紧张;有的煤矿盲目追求短期效益,明知已出现采掘接续紧张却不主动采取措施,仍高负荷组织生产,甚至超能力组织生产;有的煤矿为了赶进尺、抢进度,违规压减灾害治理工程、缩减灾害治理时间、降低灾害治理标准。 采掘布置不合理是人为造成采掘接续紧张的又一原因。 由于一些煤矿企业对矿井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重视不够,矿井开拓布局、采区划分不合理,导致煤矿采掘接续先天不足。有的煤矿为了早投产,人为缩减首采区开拓范围,导致矿井投产后就出现采掘接续紧张;有的煤矿不按设计进行开采,随意调整采掘计划,随意变更开采煤层、采区开采顺序,擅自新增采掘头面;有的煤矿在更换采煤装备、大幅提升采煤能力后,没有同步更换掘进装备和工艺、提升掘进能力,开拓和准备巷道施工进度滞后于采面回采速度,采掘接续经常出现断档。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且接续紧张的煤矿209处,占采掘接续紧张煤矿总数的56.9%。相当一部分煤矿多种灾害叠加,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量大、治理周期长,灾害治理滞后必然会造成采掘接续紧张。有的煤矿未树立超前治灾理念,隐蔽致灾因素未查清、治灾措施未落实、治灾效果未评判就组织采掘作业,掘不进、采不动以后又倒过来进行灾害治理,灾害治理与采掘活动相互制约,陷入恶性循环;有的煤矿安全投入不到位,灾害治理装备、技术、人才队伍跟不上,灾害治理工程滞后于采掘工程,采掘失调局面长期得不到缓解;个别地区部分煤矿由于开采范围偏小,采掘布局无法满足瓦斯治理等的需要,灾害治理时间和空间不足,导致采掘接续持续紧张。 此外,一些地区、煤矿企业对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简称“三量”)管理不重视,特别是对“三量”不足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有的煤矿未建立“三量”管理制度,未严格按照《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暂行办法》定期计算分析矿井“三量”情况。一些煤矿发现“三量”不足后,没有主动制定调整中长期采掘接续规划,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地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执法中忽视煤矿“三量”问题,很少检查和过问“三量”情况,对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判定存在顾虑、处置不够坚决、管控措施不够有力;有的明知煤矿“三量”已不符合规定,却不愿将煤矿研判为采掘失调煤矿。 下一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将扎实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逐矿落实安全管控措施、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推广应用安全快速掘进技术装备,缓解煤矿采掘接续紧张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