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初淮河能源集团首个2.0版智能化工作面——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13321工作面正式运转,至今已一年有余。回顾这一年多的时间,该矿综采一队队长王辉颇有感触。 智能化装备的全面应用,不仅推动了生产方式转变,更激发了队伍活力,为公司上半年全员人均工效同比提升10.3%打下了基础。 智能化建设是如何从源头上改变过去“手拉肩扛”局面的,又是如何提升效率效益的呢?在13321工作面进行收作之际,笔者来到井下,看看这个工作面有何不同。 三岗合一,减少用工显著提效 换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背上矿灯和自救器,笔者在王辉的带领下前往13321工作面。坐乘人车20分钟,转乘架空乘人装置10分钟,再爬上几条斜巷,前方终于传来了机械运转的声音,可以看见不远处一排排设备在巷道一侧整齐地摆放着。 这时,综采一队巡检工马继兵走了过来,见他独自一人,笔者向他询问:“这么多设备,你一个人能操作得过来吗?”“要在以前肯定不行,那时候我是泵站司机,班中要随时关注水位、乳化液浓度等情况,发现异常后人工进行操作。”马继兵笑着回答,“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你看这一排设备,不仅实现了井下自动清洗净化、乳化液自动配比、自动反冲洗功能,而且全部可以实现集控中心远程监控,我们巡检工只要定时巡查设备运行情况就行。” 王辉向笔者介绍,在13321工作面,泵站司机、皮带机司机、控制台司机已经“三岗合一”,部分煤机司机、支架操作工也成为了巡检人员,生产班当班出勤人员由24人减少到15人,工作面控制在9人以内。现在,这支全队96人、井下日出勤60人的队伍,圆班完成产量12000吨并不是难事。 集中控制,远程操作安全有保障 “现在工作面的运输、泵站系统都能一键启停,还有故障连锁急停装置,煤机和支架可以远程操控。不要小看这些变化,以前需要人工操作,一个班下来累得腰酸腿疼。”正在集控中心操作的综采一队电工刘楠说,“现在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和远程操控,我们站在后方操作简单又省心。” 2.0版智能化工作面有集控、智能供液、支架电液控、煤机记忆截割及惯导、工作面数据上传及云端监控五大系统,采用“采煤机记忆截割+支架自动跟机+人工远程视频监控干预”开采工艺。 在该矿集控中心,所有设备的状态都一目了然,不仅实现了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更能够精准地判断设备故障,安全系数、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当设备突发异常时,还可以在地面指挥控制中心通过远程人工干预手段对其进行实时调控。 全面推广,系统优化功能再升级 升井时,笔者一行在井口遇到了刚带完班的综掘二区区长桂树青。“你们马上要转战13521工作面继续开采A组煤了,听说这次的工作面是智能化2.0+版本,比2.0版又新增了不少功能?”桂树青询问道。“对,2.0+版本的智能化工作面优化了供液保障系统,提升了煤机及惯导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集控系统也更加稳定便捷了。”王辉笑着说,“话说回来,这还要感谢你们综掘二区,使用四臂液压锚杆钻车,综掘效率上去了,为我们开采13521工作面提前打好了基础。” 智能化工作面建设不仅仅是新设备替代老设备,它是管理、技术、工艺、系统等多方面的高度融合。生产技术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断优化系统参数,调整队伍结构,为下一步淮河能源集团推广2.0+版智能化工作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