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绿雄简介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党支部书记、队长。 呼绿雄扎根煤矿一线近20年,参与了煤矿井下综采生产与技术创新,见证了综采工作面从1.8米小采高到7米大采高,从综采到预采顶分层综放开采的发展历程。 他研制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前部运输机机头调平装置和后部运输机起底离矸装置,解决了综放工作面历年来不能解决的前部运输机上漂和后部运输机铲浮煤的问题。调平装置应用后,使综放工作面机头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调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后部运输机起底离矸装置应用后,让及时拉溜成为可能,解决了人员在有限空间内清煤作业难的问题,实现了人员安全、减人增效的目标。 呼绿雄曾荣获神东煤炭集团劳动模范、国家能源集团劳动模范、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工业协会首届优秀“创新工匠”、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获得国家能源集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9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践行初心使命,贡献能源力量”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作为煤炭行业的代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呼绿雄介绍了煤矿科技创新等情况,让中外记者与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和世界第一大井工煤矿——大柳塔煤矿来了个“零距离”亲密接触。 呼绿雄带来了大柳塔煤矿工人井下使用的5G防爆手机。这个手机看起来与地面上用的5G手机没啥两样,但它有防爆功能,可以在几百米深的井下使用。有了它,煤矿工人就像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能够随时随地、井上井下通电话。通过视频电话,可以看见井下现场的实时画面,及时做出准确的指挥和判断,省时省力,安全高效。 当天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由于时间关系,呼绿雄不能一一详述。为此,本报记者邀请呼绿雄深入“解读”煤矿。 谈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水平不断提升 呼绿雄2002年来到神东煤炭集团工作,到现在已经有19个年头。在这里,他捡过煤矸石、清过浮煤,开过采煤机,干过支架工,当过班长、技术员、副队长,到现在一步步成长为综采队长。19年来,他见证了煤矿开采从机械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呼绿雄介绍说,现在,我国煤矿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近年来,煤炭行业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应用了一批先进信息技术。拿神东矿区来说,他所在的工作面是7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神东煤炭集团还建成了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是世界第一高工作面,工人坐在地面的集中控制中心,远程操控采煤机,就能把煤炭采出来,用煤矿工人的话说就是“点点鼠标就把煤采了”,实现了“有人巡视、无人值守”,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应用的技术和设备全部国产化,创下了装机功率世界第一、采高世界第一、设备总重量世界第一、回采工效世界第一,日产量、月产量世界第一的纪录。 另外,国家能源集团研发了覆盖薄煤层、中厚煤层、大倾角厚煤层、直立煤层的智能化开采技术。 “采煤是跟大自然打交道,地上地下,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有的煤层厚、有的煤层薄,有的坡度大、有的坡度小,每一种变化都会对技术、装备、人员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呼绿雄说。 薄煤层开采,尤其是1.3米以下的薄煤层开采一直是困扰采矿行业的一个难题。神东矿区薄煤层可采储量达9.57亿吨。为了把这些煤安全高效地采出来,神东煤炭集团研发应用了薄煤层等高式无人智能开采技术,引进了等高式采煤机,解决了割岩量大、粉尘浓度高、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开采成本高的难题,填补了国内薄煤层等高无人全自动化生产领域的空白。 除了智能化,我国采煤工艺也迎来了第三次变革。传统的采煤方法是采一个工作面、掘两条巷道、留一个煤柱,浪费了煤炭资源,增加了成本。现在,包括国家能源集团部分煤矿在内的国内很多煤矿都应用了无煤柱沿空留巷技术,采一个工作面,掘一条巷道,不留设煤柱,大大节约了煤炭资源和生产成本,延长了矿井寿命。 把煤采出来后,还得把煤运上去,煤矿通常采用胶带机把煤运到地面。但随着开采的延伸,井下工作面距离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远。国际上,3000米胶带机是标准长度,超过3000米距离的话,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将两部胶带机搭接到一起,但是这一搭接就增加了设备维护难度和生产成本。为此,神东煤炭集团研发了6000米可伸缩胶带机,并推广应用。就这一项,每年预计可节省约2亿元。 目前,国内外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系统主要采用乳化液、浓缩液作为传动介质,但巨量的乳化液及浓缩液污染水源,而且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些难题,神东煤炭集团研制了纯水介质液压系统,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 现在,煤矿工人采煤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矿山也变得越来越“透明”。神东煤炭集团建成了亿吨级煤炭生产控制指挥中心,控制着方圆621.8平方公里内5矿6井的煤炭生产,减少井下用工200多人。11个生产系统高度集成在同一个平台,1.1万台设备、5万余个监测数据点的所有数据统一存储、集中管理,实现了云监测、云控制。最近,神东煤炭集团还建成了煤炭行业首个全时全融合生产数据仓库,存储了13矿14井大约80%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在后续决策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另外,神东煤炭集团还创新应用了TBM(盾构机)长距离大断面斜井施工技术,把盾构工法从交通工程、水利水电领域首次拓展到矿井建设领域。 最近,神东煤炭集团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全断面矩形快速掘进机应用。这是煤炭行业掘进工艺的重大技术原始创新,真正让煤矿实现了掘支平行作业,对提高煤矿掘进效率,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意义重大。 呼绿雄说,现在,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有个“机器人总动员”。该集团研发了井下智能巡检机器人、户外巡检机器人、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等5类21种煤矿机器人,洗选厂还有机器狗、智能选矸机器人。300吨级以上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也奔驰在露天煤矿。最近,神东矿工还用上了机械外骨骼设备“壮手”,把这个“壮手”穿在身上,就可以缓解在井工搬运作业引发的肌肉劳损。虽然这类设备在军事、救援、医疗等领域很常见,但引入煤炭行业还是首次。 现在,煤矿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快,煤炭人也从“煤黑子”变成了真正的“煤亮子”。截至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55处、智能选煤厂10处。到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将实现采煤工作面100%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00%智能化、选煤厂100%智能化、固定岗位100%无人值守、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100%覆盖的“五个100%”智能化目标 。 作为来自生产一线的综采队长,呼绿雄憧憬未来的煤矿,在绿色转型、智能高效、安全保供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贡献力量。他说,一方面能源保供能力要更强,发挥能源安全兜底保障作用,提升优质产能占比,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目标,当好能源安全供应的 “压舱石”和“稳定器”;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效果要更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做好水资源保护、地表生态修复,加快与新能源发展融合,建设更多的绿色矿山。 谈煤炭供应 当好“压舱石”“稳定器” 呼绿雄介绍说,神东煤炭集团位于黄河几字湾、毛乌素沙漠边缘,是全国首个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现在,全国每产20吨煤,就有1吨来自神东。开发建设30多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已累计向国家贡献了30多亿吨煤炭。大柳塔煤矿是世界第一大井工煤矿,每年生产3000万吨的煤炭。他所负责的工作面是7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在井下设备架起的钢铁长城中,采煤机就像巨兽一样,可以“啃下”两三层楼高的煤层。呼绿雄和他的工友们从井下采出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给全国人民送去“光明”。 “我为自己所从事的采煤事业倍感自豪。”呼绿雄说。 作为能源行业生产一线的一名共产党员,他认为,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当好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是煤炭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印象深刻的是疫情期间保煤炭供应。”呼绿雄说。 2020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柳塔煤矿闻令而动稳生产保供应。当时,呼绿雄所带领的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有20多人提前请假回老家过年,他们也做好了春节期间的排班计划。疫情发生初期,有的人已经回到家,没走的人迅速回到了工作岗位,还有的人已经出发但又从半道折返回来。呼绿雄的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镇,大柳塔煤矿在陕西榆林大柳塔镇,2个镇子中间隔着一条乌兰木伦河,总共六七公里的距离,就这样,他也没回去,和大家坚持在岗位上出煤。 “我们知道,保供责任十分重大、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无数医护人员在与疫情作斗争,全国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的煤炭能源来供电供热、恢复生产。作为能源人,我们要为国家、为人民做好能源供应的后勤保障。”呼绿雄动情地说。 2020年春节期间,神东煤炭集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能源集团决策部署,带头讲政治、顾大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发挥骨干作用,科学制定保障措施,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强化生产组织,最大限度地挖掘矿井生产能力。神东煤炭集团所属13座煤矿全部满负荷运营,每天生产煤炭50万吨,火车外运115列。仅2020年1月24日至2月13日,神东煤炭集团就累计生产煤炭962万吨,确保了湖北疫情重点地区、东北以及京津唐等地区的煤炭供应。 2021年春节期间,神东煤炭集团将近1万名异地职工坚持“不停产,不集中放假”,坚守岗位安全保供,商品煤产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神东煤炭集团全力以赴应对疫情、市场波动、低温寒潮和迎峰度夏、暴雨洪涝等期间的保供压力,保障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煤炭供应。今年3月,呼绿雄带领的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通过优化组织,采用“轮循式”检修模式,创下了设备故障率为“0”的好成绩,有效保障了安全连续高效生产。 “作为央企,越是在关键时刻,就越要体现我们的担当,履行我们的责任,发挥国家能源供应‘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呼绿雄说。 谈矿区生态 绿色成最美底色 呼绿雄说,到神东煤炭集团19年来,他见证了神东矿区从“黄沙漫天飞”到“采煤不见煤,蓝天白云飞”的嬗变。 神东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干旱少雨,年降雨量360毫米,是年蒸发量的1/6,原生环境十分脆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有风一片沙,无风沙一片”是当地百姓对这片土地的深刻记忆。 面对脆弱的原生环境,开发初期,神东煤炭集团就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路。2009年以前,神东煤炭集团每开采1吨煤提取0.45元专项资金用于水保工作,累计提取与使用9.5亿元。2009年以后,神东煤炭集团每开采1吨煤提取5元水土保持补偿费,累计提取与缴纳32.5亿元,形成了以煤业促水保,以水保保煤业的良性循环。 神东人防沙、固沙是从一个个“草方格”上开始的。30多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创建了采前防治、采中控制、采后营造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的“三期三圈”生态环境模式。截至目前,神东煤炭集团已累计实施生态治理与建设面积384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由建设之初的3%提高到如今的64%以上,植物种类由最初的16种增加到如今的100多种,昔日的“黄沙满天飞”变成了今日的“神东蓝”“煤海塞罕坝”。现在,神东煤炭集团7矿(8井)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6座。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神东煤炭集团积极探索煤炭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系统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治理模式,持续提升神东矿区的生态保护功能,初步建成了布尔台实践创新基地、哈拉沟实践创新基地、上湾实践创新基地3个系列示范项目,为构筑黄河流域能源走廊的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努力。 每年的植树节,是神东人30多年来从未爽约的日子,大家挥锹铲土,踏土夯苗,贡献绿色。截至目前,神东煤炭集团已有3万多人参与到义务植树中来,共植树30多万株。 2020年3月,国家能源集团启动了“国家能源生态林”项目,计划造林2.5万亩。在这之前,国家能源集团已在各地累计种植乔木1700多万株,形成森林面积11.5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