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由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创新工作室职工自主设计改造的矿用开槽机,可实现在露天矿岩石路面开沟敷设地埋电缆,已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各作业平盘开沟了9000余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黑岱沟露天煤矿采场横跨运输道路电缆主要通过电缆桥和地桥进行架设,使用的电缆桥架内宽12.5米、高11.5米,而930E卡车车宽9.09米,卡车通过电缆桥时极易发生磕碰事故,存在安全隐患。作业中,露天煤矿采场工程位置变化极快,需要根据生产情况不停移设电缆桥和地桥,每年移设电缆桥约150次、地桥移设约1000次。通常移设电缆桥、地桥时,需要人工与吊车及清障车配合完成,耗时长且影响生产效率,电缆桥频繁移设还极易造成电缆桥变形、损坏。 针对上述问题,该矿以供电队技术创新工作室为依托,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对该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对开槽机切割刀头的布设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发明了“刀头无隙布设法”,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鉴于改造后的小型水泥路开槽机开槽效率、电缆敷设时间都得到飞跃提升,攻关小组迅速与厂家进行沟通,最终,量身定制了一台适用于黑岱沟露天煤矿采场环境的矿用开槽机。 为进一步将量身定制的矿用开槽机的各项技能发挥到极致,攻关小组又对开槽机侧面刀头进行了再升级,并在开槽机底部加装挡板,防止碎石卡进刀盘出现卡顿现象。最终,经过双重改造的开槽机1分钟就可开槽至少3米,开槽速度是原来的5倍。同时,还可预防切割刀头因异常现象发生损坏。 自2017年应用开槽机敷设地埋电缆以来,该矿技术创新工作室就对开槽机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并形成了一整套技术理论和完善的电缆敷设标准工艺流程,而此次自主设计改造的矿用开槽机更是实现了电缆从“上天”到“入地”的转变,从节省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敷设地埋电缆工艺在露天矿山极具推广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