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副产品”,煤矸石 2019年,煤炭副产品销售310.57万吨,同比增加125.53万吨,增幅67.47%;销售收入1.84亿元,同比增加6100万元,增幅49.59%。” 2019年以来,渝新能源公司发挥整合优势,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强化煤炭副产品销售管理,使过去“不起眼”的“副产品”,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中变身为宝贵的“资源”,实现了节支、增效、安全、环保多赢。 1、“井口出来的都是产品” 煤炭副产品主要为(井下)采掘和(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的低热值煤、掘矸、洗矸、泥煤、筛上物等,其中煤矸石销售最不理想。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渝新能源公司所属各煤矿单位累计堆存的煤矸石总量超过2500万立方米,约4500万吨,矸石山征地总面积超过240万平方米。 据了解,“自掏腰包”处理矸石,一吨费用约在5至15元左右。煤矸石长期堆存,占用大量土地,不但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质,还容易造成自燃,引发滑坡、坍塌和泥石流。同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势必加大煤矸石治理成本支出。 “有的单位,只知埋头挖煤,不知抬头看路,惯性地认为矸石就是废品;有的单位认为家大业大,低估了煤矸石的价值;有的单位缺乏市场意识,没有敏锐地发现煤炭副产品的市场价值。” 该公司对煤炭副产品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论证。 渝新能源公司下属煤矿的煤矸石用于机砖厂制砖。 一边是日趋严峻的形势,一边是思想观念的陈旧。强化副产品销售管理,促进其综合利用迫在眉睫,渝新能源公司将彻底解放各矿、厂领导班子的思想作为第一步。 “我们必须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打破‘煤矸石是废品’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资源意识。”该公司要求各矿、厂领导班子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拧紧思想“螺丝”,上紧“井口出来的都是产品”认识“发条”。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转天地宽’。过去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公司副产品销售难而又难。而现在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抓住机遇、知难而进,变难为易。”渝新销售分公司分管副产品销售的副经理黄建感触不已。 2、“一盘棋”打好“销售战” 由于各矿、厂煤炭副产品品类、数量、质量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过去,各矿、厂副产品销售‘各自为政’,销售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导致了副产品销售成效参差不齐,整体效果不理想。 2019年7月,为规范副产品销售管理,渝新销售分公司成立了副产品市场部,并完善了《副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出台了考核补充规定,强化对副产品销售全过程的指导监管和考核兑现。 副产品市场部一方面集中对各矿、厂副产品品类、数量、质量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副产品销售“一矿一策”“一厂一策”。另一方面积极与各矿、厂联系协调,随时掌握其副产品生产、销售等实际情况及售价预期,及时做好市场调研,全面摸清同类产品市场行情走势和需求情况。 在确保矿、厂正常生产以及主产品销售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整合优势和网络销售优势,统筹协调、全过程指导监督各矿、厂副产品销售工作,切实为各矿、厂服好务,千方百计实现副产品能销则销、能销多销、增量增收、提价增收,充分为企业节支创收。 3、“多条腿”前行“路更宽” 据悉,为促进副产品综合利用,不断增加销售量和销售额,渝新能源公司坚持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培育优良用户“三条腿”走路。 各矿严格实行煤矸分装、分运、分选,确保合格商品煤和矸石的产品质量,不相互污染。销售分公司对煤炭副产品种类进行了规范细分,目前主要有低热值煤、泥煤、黑矸、白矸、矸渣、掘矸、洗矸、尾矸、筛上物等十余个品种,满足发电、制砖、水泥添加料、烧制石灰、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等不同用途和市场的需求,实现综合利用。 南桐洗选厂每年产生尾矸大约30万吨,以前,将矸石运送上山每吨需支付6.7元的运费,光这一笔费用每年就需200万元左右,而这还不包括矸石山环保和安全治理费用。2019年,这些尾矸以0.5元每吨左右的价格,销售给了建筑材料、新材料、硫金砂等厂家,主要用作制砖、水泥添加料等。” 在渝新能源公司邵新煤矿,装满矸石的货车正在过磅。 “过去‘自费花钱’运上山的‘废弃物’,现在成了‘销售赚钱’的‘香饽饽’,一年多来,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2019年,渝新能源公司各矿、厂与70多个厂家签订了副产品销售合同,基本实现了产销平衡。与此同时,还抓住市场需求量增加的有利时机,积极“推销”老矸石山。公司现有可使用的矸石山10座,其中6座已成功“推销”了出去。 “2020年,我们的副产品销售努力争取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增收10%,以应对疫情影响,努力达到煤炭资源有效价值的‘吃干榨尽’,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我们要留给子孙后代绿水青山,而不是石头满山。”渝新能源公司总经理李宗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