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 碳强度是如何降下来的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最大努力和突出贡献。”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我国将进一步采取更强有力措施落实2030年气候行动目标,包括进一步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等。 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 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2015年进一步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经测算,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已超过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3.8%;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这为实现我国2030年气候行动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采取了坚决、有效、有力的措施,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全球最多的。”李高说。 大气污染治理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协同效应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控制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是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政策措施。李高介绍,从2005年到2017年,我国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从占72%下降到60%。 当前煤电装机容量依然在增多,会不会给应对气候变化增加压力?李高说,煤炭消费和煤电逐步减少是大趋势,会进一步强化对煤炭消费的管控,进一步把政策重心集中到更好地发展非化石能源上来。 “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在目标措施等方面有协同效应。” 李高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一项核心任务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最主要的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而化石能源消费也是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 “我们做过测算,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会相应减少3.2公斤二氧化硫和2.8公斤氮氧化物排放,超额实现碳强度下降目标也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了贡献。”李高说。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要举措。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去年12月,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相关工作有哪些进展?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扎实工作、逐步推进。”李高说,一系列的工作已经开展,包括推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完成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建设好基础设施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对整个系统和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我们才会过渡到实际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