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环境保护

旗下栏目: 减排/服务 环境保护 低碳/循环 清洁能源

提升“气质” 湖北打响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战”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04
摘要:晴空万里,没有雾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却依然显示污染。原来,是臭氧在“作怪”。9月1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工作年中推进会透露,下阶段,湖北省将重点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
空气污染,PM2.5污染,臭氧污染,

晴空万里,没有雾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却依然显示污染。原来,是臭氧在“作怪”。9月1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工作年中推进会透露,下阶段,湖北省将重点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提升“气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为何防臭氧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至7月,在有利气象条件下,全省13个纳入国家考核城市臭氧浓度虽同比下降,但较2015年仍有一定幅度上升,臭氧已成为影响我省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空气质量指数由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6项指标构成。经多年努力,除臭氧外,其他5项指标均逐年下降。该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臭氧导致污染天数逐年上升,虽目前暂落后于PM2.5,为第二污染物,但有逼近PM2.5的趋势。

臭氧有何危害?低浓度的臭氧可消毒,但超标的臭氧是“无形杀手”。它可以刺激人的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如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还会破坏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致使胎儿畸形。

国务院2013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重点,2018年至2020年蓝天保卫战以治理PM2.5为主,下阶段将更注重臭氧防治。

臭氧从哪来

臭氧本就存在于自然界,是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90%以上的臭氧在平流层,离地面10千米至50千米,可有效阻挡紫外线辐射。如果臭氧在近地面浓度较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

近地面的臭氧怎么产生的?据介绍,臭氧形成十分复杂,主要是人为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在光照辐射和一定气象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导致臭氧生成有两大来源:一为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二为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工业燃煤、炉窑和机动车排放等。

臭氧污染,一般从每年4月开始,持续至10月。该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说,日照强、温度超过30℃、云量少、风力弱、湿度小于75%,极易滋生臭氧。因此,我省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臭氧生成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

臭氧怎么治

据介绍,针对当前臭氧污染问题,湖北省将重点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

7月底,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积极应对夏秋季臭氧污染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将推动重点工业园区综合治理、重点排放企业深度减排等。明年1月1日起,我省表面涂装、印刷等行业将执行挥发性有机物地方排放标准。

据介绍,治理臭氧的长远之策,仍是调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重工业占比;优化能源结构,多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目前全省货运的80%仍依赖公路运输,柴油货车污染重,铁路和水路运输比例还需提升。

“和PM2.5相比,臭氧看不见、摸不着,甚至不可感知,防治压力更大,更需每位居民提高防范意识,共同努力。”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