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环境保护

旗下栏目: 减排/服务 环境保护 低碳/循环 清洁能源

国家发改委将编制环保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2017-07-19
摘要:7月19日讯,7月15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以“回眸与前瞻:环保产业支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7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家发改委,编制,环保产业,准入,

7月15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以“回眸与前瞻:环保产业支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7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任树本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分享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向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福建、江西、贵州设立,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也不断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显现。与2010年相比,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降低了20.9%,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森林的数据量增加到150亿立方米,各类资源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推动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态有机等绿色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绿色新引擎的培育取得明显成效,环保产业的年增长超过15%。在污水处理等方面已经具备能力,绿色科技支撑保障和业务推广机制逐步建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步伐和生产推广逐步加快。

任树本进一步指出,也要看到资源和环境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生态功能退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同时也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环保产业在装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供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树本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确立了三个生态文明实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去年已经发布,今年将加快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实施方案和贵州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同时,通过实地调研、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福建、江西、贵州做好重点改革的落实,总结、凝练试验区好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成果,在全国加以推广。

第二,要开展目标培养工作。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国家发改委已联合中组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机制,准备今年下半年首次发布《2016年度绿色发展指数》。

第三,推进三大战略的深度融合。加大对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长江经济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在青海三江源和“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荒漠化防治。

第四,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指导浙江等九省区开展省级空间对话试点,并做好总结提炼工作。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生产能力的评价,推动构建资源环境生产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

第五,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指导浙江、福建、河南、四川等地制定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实施方案。

第六,深化环境综合治理,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开展2016年度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推动落实“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印发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可持续发展的试点示范。同时,要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方案。

第七,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功能,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实现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动植物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落实耕地、草原、河湖修养规划,制定生态保护条例,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部级联席会议,推动各领域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工作。

第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动立法进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实施“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积极推动巴黎协议的共识,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开展园区、城镇建设试点,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推动各领域工作,大力推动地方工作,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气候变化的实践。

第九,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编制近期重点支持的绿色产业工作,明确重点,鼓励支持国有资本,设立各类绿色发展资金,支持符合条例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实施好钢铁行业差别定价,利用价格杠杆推动行业提高能效水平,扎实推进水价改革。

第十,加大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任树本还指出,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必须大力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实践证明,产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是环保市场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对推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