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策,进阶式治理 水污染防治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点治理,并且仍需加快打破分散式格局,向着综合区域化防治迈进。这就需要强化一河一湖,甚至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水生态修复。从目前我国治水进度来看,洱海、白洋淀、太湖、滇池,以及其他各个流域都逐渐拉开了治理大幕。 地方政策驱动流域进阶式治理 为河湖水体划“方圆” 纵观我国对于河湖,流域水源的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相当一部分大大小小的流域片区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譬如洱海、白洋淀、太湖这样耳熟能详的重点流域,也有汾河、沱江这样的后来者。为了将越来越多的流域圈入水环境综合治理范畴,针对性政策相继落地。 洱海 众所周知,被誉为“疗伤圣地”的洱海正在全面恢复中,旅游业的繁荣给洱海带来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以至于今年年初,云南大理发出了《关于开启抢救模式全面加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轰动全国的“七大行动”。意见指出,要从村镇、违建、截污、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整改生活和商业排污情况。 滇池 今年6月,昆明市公布了《昆明市滇池流域水体达标方案(2016-2020年)》,进一步强化整个滇池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表明,要重点实施107个项目,投资158.7亿,保证滇池草海水质2018年达到五类标准。而之前,昆明还印发了《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和5个配套文件,双向加码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 白洋淀 白洋淀的水污染问题近两年得到了极大重视,尤其是以“绿色新城”为建设目标的雄安新区初定,白洋淀治污行动获得了广泛关注。河北省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并且确定了八项重点任务,延伸向各个连通的水系。如今,白洋淀还被纳入了“新三湖”治污体系中,其治理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太湖 2017年1月,《江苏省“十三五”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方案》获批,正式发布。根据方案,太湖治理要进一步增强流域自净能力,破除农业面源污染,强化保障体系。方案要求,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太湖流域生态持续恢复。同时,建立项目储备库,强化监督考核,突出治理重点,促进社会参与,力求精准和科学治太。 汾河 流域治理的概念逐渐展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也被提上了日程。自3月1日起,《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就正式生效了,统一规划流域生态保护,调整产业布局,综合山、水、林、田、湖治理。条例要求,要实现多源互补,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划定流域保护范围,实施排污总量控制。 沱江 近日,四川省也直接亮出了《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剑指这条长江一级支流的水生态治理。规划明确了10项主要任务,包括饮用水安全、水资源保护、流域风险管控等。除此之外,沱江流域的7市29县被划归15个控制单元,分区管理。而且,四川还将着力推动包括黑臭水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养殖污染治理在内的9类骨干工程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