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双轮驱动 近年来,流域治理不断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这自然就会牵扯出重要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与以往不愠不火的发展态势不同,流域生态补偿格局正式迈入了2.0时代。为了适应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仍需从多方面发力,迎接挑战。 近日,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反馈了安徽省流域治理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督察组发现,滨湖湿地遭到破坏,有违规侵占湖面的现象存在,入湖污染量大。除了巢湖,淮河流域也成为了受关注的重点,一时间流域治理话题再度掀起波澜。 如何推进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我国开始探索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补偿制度的一个重要分支,流域生态补偿却并未得到重点“照顾”。不过近年来,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片区化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流域生态补偿逐渐被各地纳入实践范畴。 如自2009年开始就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的秦皇岛,共扣缴1亿多元,全部用于河流污染治理。不久前,秦皇岛刚刚印发新规,要求修订完善主要河流生态补偿奖惩政策。 再如昆明,入草海河道已经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据2017年至今为止的检测数据,该地水质指标从Ⅴ类直接提升至Ⅰ到Ⅲ类,周边水环境质量也明显改善。 又或者河南,该省印发了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首创月度生态补偿制度。据悉,该制度将与环境质量考核无缝对接,每个月如期公布各地生态补偿资金扣收和发放情况。 看似,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在试点和各地的推行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水下的暗礁也不容忽视。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不论是国家确定的试点,还是各地的自发实践,我国生态流域补偿机制都在逐步打造上下游、左右岸治理的联合格局。与河长制建立的初衷类似,统筹流域治理,打破碎片式无序化传统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同时,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被证明,是有利于流域环境改善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将逐渐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综合治理体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成熟并不能一蹴而就,如何保障其施行的长效性仍面临挑战。 再加上,目前存在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核算标准上还存在局限性,如何做到平衡和公允将是未来考量的重点。而且,流域生态补偿内容还需要更加细化和严谨,多元化补偿方式,扩大补偿适用范围,综合各因素发挥其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所创建的价值。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学者就曾表示,应当给予生态资产核算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整个体系得以完整的前提和基础,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且是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架起的重要桥梁。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流域生态补偿公平性的重要方法、 在规范和政策方面,中农业大学教授李长健就指出,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很重要。李长健认为,要让流域生态补偿有章可循,让流域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让生态补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李长健还提到,建议尽快出台专项立法,解决相关纠纷问题。 随着水环境治理概念不断深化,我国在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的部署将更加全面。跨越流域生态补偿1.0时代,更加开放,共享共荣的创新2.0时代就在眼前。业界专家表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望迎来行政和市场的双向驱动,开创流域生态补偿新格局。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以保护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