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水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业,生态环境 2011年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后,我进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与预报预警科,承担着全省水环境质量分析、形势预判的任务。我每天的工作之一是与海量的水环境监测数据打交道。 刚毕业那几年,环境监测业务信息化刚起步,数据填报仍依靠邮件,统计分析依赖Excel自带基本功能,地图制作局限于PS。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而海量数据靠人工统计分析耗时长,精准度也难以保证,当时每一个统计数据都需反复核校。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琢磨着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绘图制图的方式和软件程序,但难与日常工作衔接,最后仍将目光投向了Excel。起初,我尝试着利用自带函数进行扩展,但随着对环境质量重视程度日益加重,任务愈加复杂多变,使用自带功能已力不从心。我再次转向VBA宏语言进行数据功能拓展,边做边学,开发出数据归整、审核、统计、图件制作等自动化程序功能模块,只要把数据导入,就能自动分析统计出结果,并生成分析过程的曲线图、饼图等图件,力求简便实用,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随着技术发展,环境监测业务信息化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以东江流域为试点启动了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应用系统建设。以此为契机,我们与开发人员将数据填报、审核、整理、统计分析、可视化等相关功能与视频监控、360度全景图、遥感监测深度集成在系统中,让监测长“眼睛”、插“翅膀”,深入“无人区”,力求实现流域水生态系统全方位、多维度、广视角的立体监控,提升水环境监管能力。目前,该系统已申请了5个计算机软件应用类知识产权。 有人问我为何酷爱钻研?我认为,信息化是趋势也是未来,先试先行,将有限人力从重复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能,就可以为水污染防治攻坚做出更大努力,为环境保护和改善贡献更多力量。 随着治水攻坚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我所在的水环境监测与预报预警科室的任务愈加繁重。科室承担着收集、审核及综合分析全省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编写大量水环境质量定期报告及专项报告的艰巨任务,时刻要为全省水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去年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对全省感潮河段溶解氧浓度偏低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中心的组织领导下,我作为科室主要技术人员参与了该研究课题。在研究溶解氧偏低机理时,使用了海量的监测数据,以及水温、水动力等气候天然因素开展分析,最终形成的研究报告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认可和采纳。近期,我们又承担编写“广东省‘十四五’地表水国控断面设置与评价报告”的艰巨任务。 生态环境家底一定要说得清、说得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支撑决策,服务着千家万户,想到这一点,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这就是我们环保人该有的担当,应有的使命。 (本报记者 刘 瑾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