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 近段时期以来,洋垃圾禁止令掀起的固废处理热浪一波接一波。作为“中国再生金属之都”的浙江台州备受瞩目。在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不少人已经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变革。而台州的探索,正是绿色发展促产业升级的绝佳代表。 再生金属产业迎新生 浙江台州站上时代转折点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国家治土迈出大步,进口固废整治首当其冲。素有“中国再生金属之都”之称的台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集散地,一时间备受瞩目。 台州,又一次站在时代的转折点。 7月,环保部开启持续一整个月的“严打”模式,推进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对全国1791家相关企业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逾六成企业被建议立案查处。在台州,49家被查企业中建议立案查处的仅3家,是全国平均立案率的十分之一。 有人认为,过去已去,进口拆解业或将被禁,辉煌时代就要过去了;也有人说,未来才来,再生资源业是朝阳产业,再生金属作为战略资源正在崛起。 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台州的探索路径,或许给我们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变废为宝曾毁誉参半 从业数十年,台州拆解业龙头企业之一、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建明一直想不通,拆解业明明属于资源循环利用,能变废为宝,却总是被人套上“洋垃圾”的帽子。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来自欧美、日本等地的废旧电线电缆等废物原料的货船,经常停靠在台州海岸。对于码头周边的居民而言,那是一段颇为不堪的回忆。日夜不停装卸货物带来了严重的噪音;露天堆放的固废,日晒雨淋后产生的污染物直排入海,带来近海海域的环境污染。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早期,路桥峰江、温岭泽国一带家家户户在门前屋后裸露的土地上拆解焚烧废物原料,更对土壤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拆解业最为集中的台州路桥区,金属资源再生产业的年销售产值在200亿元以上,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带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据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7》,我国在2016年进口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四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共3990.4万吨,是一个价值万亿的产业。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节约了大量资源,原本属于真正的“循环经济”;国家对其有严格的环保准入规定,也应该是真正的“环保产业”。但不可回避的是,部分地区、企业在加工、利用进口固废的过程中,粗放的加工方式、“散乱污”的产业模式,在“开花结果”的同时,衍生出次生污染问题。 在环保部刚刚结束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六成以上的企业被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近两年的环境执法检查发现,我国一些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小、污染重,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较为突出,增加了区域环境污染负荷,也给个别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内进口固废加工的生产方式必须要改变,这已经是全国环保系统达成的共识。 再生路上大步向前走 直面环境治理,台州拆解业也历经相似的路径。台州环保局副局长陈宇红在一线20多年,见证了当地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作坊式粗暴模式到2013年以后全封闭“圈区管理”的转变。 “其间也有专项行动、制度创新,走过定点管理、园区规范等历程,最终提出圈区管理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在2013年。”陈宇红介绍。 2013年,台州在路桥区三山涂围垦区画圈而治,6632亩的滩涂被划为一个全封闭、高标准的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园区内所有企业全部落实污染防治设施,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同时建立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同年9月,这里被确定为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并于次年10月,通过国家级“圈区管理”验收。目前,共有38家进口废五金企业在该基地投入生产,成功走出了“绿色废都”的台州模式。 “管牢区内、杜绝区外”,这正是台州拆解业的整治思路。今年5月,路桥区环综委牵头进行场外拆解专项整治,排摸场外拆解点位共1342处,完成固废清运10.1万吨,拆除涉固拆违面积达38万平方米。 “圈区管理”带来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斩断固废走私。近年来,部分企业大批进口国外“洋垃圾”并在国内分解、转销,有业内人士透露,“洋垃圾”中分选出的废旧报纸售价达每吨2000元以上,分选出的可乐瓶、矿泉水瓶等废塑料售价每吨4万元以上,利润翻了几十倍、几百倍,直接导致一个畸形产业链的生成。仅今年3月开展的整治固体废物走私联合行动第二战役中,全国就破获涉嫌走私犯罪团伙17个,初步查证涉嫌走私进境固废2.8万吨。 在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一口子进、一口子出”的封闭模式让走私固废无处遁形。每一辆货车运载废料入园都需要提前报备海关,核实后入园,在原料成品出园时也需要提前报备。基地内的海关监管场由查验区、检验检疫区、消毒区等区块组成,配套设立隔离围网、海关通道出入专用卡口,对基地内企业的进口固废进行直接通关检查,既加强监管,又减少了基地内企业货物的通关时间,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任何改变都是个机遇 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案》明确规定:到今年底前,禁止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4大类24种固体废物进口。 时间轴也已明晰: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在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不少人已经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变革。 在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陈列厅内,已经可以一窥台州拆解业日益丰满的成长路径。陈列厅内一边摆放着固废原材料和再生金属样品;另一边则是琳琅满目的铜阀门、各类摩配类产品等,这也都是台州拆解业的新内涵。 卢建明介绍,巨东已于去年实现了再生废料铜不出厂,每年10万吨的再生铜直接被制成铜线杆、黄铜棒等成品和半成品,产品链还逐渐将延伸至铜丝、铜阀门等。“深加工衍生产品链可以节省加工、运输费用,提高经济附加值,是拆解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卢建明脑中,已经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产业链全景图。 进口固废的紧缩形势,让国内固废市场重新走向热点。2016年,我国通过正规渠道进口废塑料近1800万吨,而我国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废塑料有近3800万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人士建议,如果各地将垃圾分类推行到位,做好资源化综合利用,替代进口固体废物完全可行,甚至可以扩大到固体废物出口。 事实上,巨东已经瞄准了潜力庞大的新蓝海。在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内,巨东已经在建设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并计划在全国各地布点,回收旧电器。卢建明也相信,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家电、汽车、手机等均形成稳定的淘汰周期,以汽车为例,台州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万辆,按照每年6%的报废量,报废汽车就超过6万辆,这将是一个新风口。 在《方案》中,亦可以寻到巨东回转国内市场的信心依据。《方案》明确提出: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到2020年,将国内固体废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亿吨提高到3.5亿吨。 任何改变,也都将是一场机遇。没有矿产,却有信心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矿山”;把控环保,将再生资源做出更多文章。踏准时代步伐,践行绿色发展,在这座“无中生有”的城市中,色彩正愈加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