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环保整治 环保工作开展以来,无论是政府部门,环保工作人员,还是人民群众,都是热情高涨。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人人恨之入骨。只是快斧斩沉疴,这一刀下去,福祸难说。简单粗暴地关停取缔企业,环境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迎面而来,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如此一说,便知“一刀切”治不好环境污染。环保整治如何对症下药,还得从长计议。 一刀切治不好带毒GDP 环保整治如何对症下药? “所谓‘一刀切’,从来就不是环保部的要求。”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在今日举行的环境保护部新闻发布会上再三强调。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在环境问题整改时采取“一刀切”方式,整改中存在认识不到位、方法简单片面、措施不细不实等问题,引发各方关注。(8月22日 人民网) 连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进驻各省市,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有的地方为应对检查,对部分“洗车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关系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行业企业采取“一刀切”、临时关闭等措施,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活。我们欣喜地看到,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各地干部的共识,但是,任何一项工作既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以偏概全;既要回应部分群众合理环保诉求,更要兼顾广大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决不能简单一关了之。 俗话说,善法需要善治,这般常识人尽皆知。既然如此,对于中央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这样的善法,仍然需要更多配套制度的无缝对接,如此才能更好地确保执行力,然而,我们担心的是,现在有地方却通过“发通知、打招呼”等临时性关停方式应付环保督察,搞形式主义、命令主义敷衍环保督察,群众怕的是有检查就“高度重视”,检查一过,一切照旧的作风病。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投入巨大,环境污染加剧趋势总体得到遏制、扭转。众所周知,环境素有“易污染难治理”的特点,然而部分地方却仍然走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让原本不堪一击的环境保护工程显得更为复杂艰巨。原因何在? 其一,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与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发展规律、官员政绩观扭曲直接相关,作为主管环保的部门,面对企业污染,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以罚代管,一罚了事,有的执法者甚至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相互勾结,默许纵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甚至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让环境执法软弱无力。其二,一些地方为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政绩,不惜上马污染项目,制造“带毒的GDP”,环境治污执法过严与民生挂钩。 为此,成都市发布《关于扎实做好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的紧急通知》,叫停环保问题整改“一刀切”,要求对涉污企业分类处理,相关部门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中,既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以偏概全;既要回应部分群众合理环保诉求,更要兼顾广大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决不能简单一关了之。山东等地也出台了相应措施,因类施策抓环保问题整改,开门办案不搞“一刀切”。 其实,民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赢得群众的支持,对于带毒的GDP,对于影响人民群众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环保问题,整改就需要一刀切!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此次环保督察既是一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保能力水平的大好机遇,也是一次倒逼全市彻底整改环保问题、提升市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契机,但是我们决不能顾此失彼,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这正是当前环保整改“一刀切”背后,群众的“怕”与“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