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环境保护

旗下栏目: 减排/服务 环境保护 低碳/循环 清洁能源

多维度重塑产业链版图 智慧环保建设加速推进

文章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发布时间:2018-03-06
摘要:2018年,在利好政策、技术升级、市场扩容等多因素驱动下,环保行业发展进入量质齐升阶段。全年环境治理产能规模持续扩围,连续多年投资热度不减。
环保建设

2018年,在利好政策、技术升级、市场扩容等多因素驱动下,环保行业发展进入量质齐升阶段。全年环境治理产能规模持续扩围,连续多年投资热度不减。与此同时,集约化、数字化、智慧化趋势显著,并成为环保行业开始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词。

多维度重塑产业链版图 智慧环保有望加速普及

2018年,随着各类环境治理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的持续催化,智慧环保有望进入加速普及期和推广期。

资本与智慧环保企业的结合日益紧密。一方面,资本继续向各个智慧环保子板块渗透;另一方面,随着更多智慧环保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新一轮深度整合将更加明显,大的智慧环保企业通过资源并购和整合进一步巩固行业优势,中小型企业则将在新一轮洗牌中突出重围。

自主创新涌现 智慧环保或再升级

2017年智慧环保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以智慧水务为例,作为我国传统水务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慧水务正释放出令业界咋舌的市场体量。公开资料显示,智慧水务是以“互联网+”、传感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为基础,环境、设备与数据之间实时流通,设备制造、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各环节紧密相连的的智慧网络。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激励,“十三五”将是智慧水务加速发展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2017年智慧环保行业发展也进入提质增效期。2017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相继出台,提出要发展智慧环保,推进环境治理产业数字化、信息化升级。与此同时,环保板块的自主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数不少的智能化环保项目已建成,智慧水务、智慧环卫、智慧环境监测装备争相亮相。

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日趋成熟,智能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在环境治理板块得到更广泛应用,2018年环保产业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智慧环保将进入发展“黄金期”。

在“物联网+环境治理”的发展利好下,智慧环保已经成为环境治理进程的必然趋势。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应用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环保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升环境治理期间数据处理能力,还可以对目标项目进行更为精准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提升企业的决策水平。

政策持续驱动 数字化应用加速推广

而在智慧环保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信息越来越深入到环境治理、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体系中,以数据为核心资源的市场竞争态势将会愈演愈烈。2018年,“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必将进一步渗透至环保行业的方方面面。

随着环境治理行业从集约化走向高效、智能,智慧环保行业也将更加迅猛地发展。首先,在数据与算法驱动下一些智慧环保工程和智能环保装备等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其次,包括水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等细分板块在内的智慧系统的自我进化;此外还有环保设备智能化更加显著。全面智能化需要进行协同创新,包括环保设备的降本增效以及更精确的产业链协同等。这其中,新技术的研发和引入将在协同创新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更大力度的环保政策将延续,这也将倒逼智慧环保、智能环保装备及产业链价值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满足环保和绿色的要求。随着供应链创新与发展备受业界关注,将有更多的环保板块融入到智慧化、数字化体系,传统环境治理企业逐渐打造以上下游产业链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无论在治理成效、制造技术方面,还是在基础设施以及环保装备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突破和发展。

资本渗透明显 产业优胜劣汰加剧

从产业布局看,2017年,碧水源、启迪桑德、聚光科技、先河环保、赛莱默、粤海水务、北控水务等在数字化与环境治理融合方面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专家看来,2018年,环保与数字智能应用行业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并逐渐向各个子行业进一步渗透。

当前,环保在拉动经济增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满足环保消费市场的商业渠道的支撑就是治理成效。从精准到智慧,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加速布局智慧环保,而这也将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其中,2018年将有更多环保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城市供水、环卫清洁、装备制造也将获得更大发展和普及。而以数字化应用为代表的环境治理项目也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智慧环保以市场为主导,不断优胜劣汰,逐渐形成了众多龙头企业,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规模较大的智慧环保企业,将继续借助规模效应,在渠道布局和新技术的引进上,逐渐形成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对于那些“小而美”企业来说,只有不断创新并探索新的应用模式,才能在新的发展机会中喝上“头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