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战略 油气 电力 煤炭 新兴能源 节能环保 资料库 视频资讯

环境保护

旗下栏目: 减排/服务 环境保护 低碳/循环 清洁能源

环保“严监管”拓展改革“新纵深”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8-03-02
摘要:基于环境治理对改革全局的正向作用,今年环保政策仍将保持高压态势,并将通过绿色税收、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改革等制度化措施,形成常态化严格治理体系。随着排污成本和资源价格升至合理水平
环保,监管,改革

基于环境治理对改革全局的正向作用,今年环保政策仍将保持高压态势,并将通过绿色税收、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改革等制度化措施,形成常态化严格治理体系。随着排污成本和资源价格升至合理水平,市场机制将逐步接棒政府“有形之手”,具备技术创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制造业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环保督查、绿色税收等措施为发力点,我国环保政策力度正持续增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从经济学视角看环境治理,环保“严监管”不仅有利于生态文明,更在三个层面开拓改革“新纵深”,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一层面,消除资源价格扭曲,加快要素市场开放。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低廉的自然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红利。然而,随着资源稀缺性的提升,我国自然资源以及相关原材料的价格并未同步、充分地上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催化下,这一价格扭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日益显现。基于较低的资源价格,以扩大资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被打破,阻碍了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步伐。错误的资源价格信号,一方面引导资本向低效率、高消耗、弱潜力的产业盲目配置,形成了过剩产能和过高杠杆。另一方面则破坏了资源红利的公平分配,加剧了两极分化和阶层固化,侵蚀社会安全网。由于资源公允价值和现实价格存在巨大落差,资源价格的市场化难以快步推进,要素市场的深化开放和一体化进程被迫放缓。面对以上三重桎梏,高污染和高能耗行业去产能、环保督查、绿色税收等环境治理措施成为破局利器。就本质而言,这些举措是将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性(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重新纳入资源定价,既推动了资源价格向公允价值的回归,又在定价中合理化了资源红利的分配,从而大幅消除了价格扭曲。去年,我国自然资源和相关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与公允价值的落差渐次收窄,价格信号重新发挥调节作用,为资源价格向市场化轨道的切换创造了适宜条件,将加速要素市场的开放和完善。

第二层面,深化清理过剩产能,推动制造业升级。去年,以信贷调控、行政问责等政府“有形之手”为主要工具,供给侧改革在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过剩产能方面卓有成效,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未来,淘汰过剩产能将步入新阶段,两大挑战正在显现。其一,去产能的精细化,即在过剩产能总体得到控制之后,细分行业、区域和时点的过剩产能如何识别和治理;在传统行业产能结构优化的同时,如何预防新兴产业由于投资过热而产生的新过剩。其二,去产能长效化,即在本轮阶段性、攻坚式的去产能之后,构建长效机制,以深化当前成果、持续抑制过剩产能的复生。只是,对于这两大挑战,“有形之手”力有不逮。较之于市场,政府部门难以及时、精确地判断产能在哪些细分时点、行业和区域出现过剩,亦无法准确衡量过剩程度和调控力度。而长期依赖行政手段调控产能,也可能形成新的市场扭曲和权力寻租空间,阻碍“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和微观激励机制的重塑。因此,在去产能的新阶段,“有形之手”将向“无形之手”有序交棒。资源价格上升至合理水平,正是启动这一过程的第一步。上升的成本压力将结束资源配置的逆向选择,提高市场竞争效率,进而准确清理产业链各环节的低效率、高能耗企业,为高效率、高技术的企业扩展生存空间。同时,长期稳定的资源高价门槛,也将根本性地修正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决策预期,迫使其放弃拖延去产能、“比谁能熬”的博弈策略,转而向技术创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寻求新的利润空间,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第三层面,打开改革机遇窗口,加速国企混改落地。去年,在供给侧改革提振整体工业利润的同时,去产能和环保督查导致资源价格上升,也推动着利润向价值链上游移动,上游产业和国企的盈利改善更为显著。其中,去年前三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幅高达47.6%,领先于股份制企业的24.6%和私营企业的14.5%。这一政策效应正从三个方面优化改革环境,为国企混改落地打开了机遇窗口。其一,得益于利润改善,国企有了更多资金处理历史遗留的债务压力和冗员问题,进而走出“亏损—改革停滞—亏损加深”的僵局。其二,国企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好转,既提升了对优质战略投资者的吸引力,改善资金引入的规模和质量,也使国企股份得到更准确、公允的价值评估。其三,从国企改革历史经验看,地方政府是最前沿的制度供给者,随着今年环保税的开征及未来资源税的扩围,地方绿色税收体系将得到加强,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与资源价格形成正向联动。在此激励下,地方政府具有更强的意愿加快国企混改,以推动国企从“高消耗、低效益”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同时,地方绿色税收亦有助于巩固社会保障体系,为缓冲改革成本提供财政支持。机遇窗口之所以珍贵,恰恰在于其稍纵即逝。因此,今年将是本轮国企混改关键之年,可行性和紧迫性交叠共振,混改落地有望提速,并获得实质性突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环保“严监管”开拓改革“新纵深”。随着环保“严监管”成为常态,中国经济正加快长周期筑底,国企混改有望加速落地。基于环境治理对改革全局的正向作用,今年环保政策仍将保持高压态势,并将通过绿色税收、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改革等制度化措施,形成常态化严格治理体系。随着排污成本和资源价格升至合理水平,市场机制将逐步接棒政府“有形之手”,完成精细化和长效化的过剩产能清理,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提速,具备技术创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制造业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环保政策加强,在为国企混改创造适宜条件的同时,也加剧了改革的紧迫性。2018年,国企混改有望突破,并涌现一批标杆性的改革范例。制造业高端化、消费升级、国企混改、新经济等投资主题有望迎来新机遇。

(作者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钱智俊系工银国际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