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建立的城市生态模式,不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好用。现在很多城市单纯地把生态城市理解为美化城市、种花种草,这是不对的,因其缺乏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调节功能。”中科院院士傅伯杰说。 近日举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期间,傅伯杰在生态文明平行论坛上作主旨报告时表示,生态是景观的灵魂,让生态融入城市,生态规划要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 在傅伯杰看来,生态城镇建设要综合考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根据不同退化程度进行保护、整治和重建。 以山东临沂为例,当地景观类型多,但生态用地分离多、聚合少,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差异大。为此,专家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把脉”当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诊断哪些区域属于气候调节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并据此构建修复框架,从全域、系统的角度形成“两带一区一屏”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推进整体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 他认为,对于大城市来说,生态空间尤其重要。“现在很多城市出现小水大灾,就是生态基础设施破坏的结果。原有的城市区域有自然的河流、小溪、湿地、绿地、林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保留这些自然生态基础设施的‘骨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人工生态建设。” 傅伯杰表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其对人类社会提供的服务功能可划分为三大类: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 在他看来,生态优先要从城市规划做起,要在分析区域或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态网络,优化城市生态格局和功能,形成“山水林田湖草城”的共同体,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 |